| 
              
             | 
             | 
            
              
                
                  
                    簡單生活快樂多 
                      賣米苔目圓滿榮董的王一郎 | 
                   
                  
                     | 
                   
                  
                    | ◎張舜燕 | 
                   
                  
                     | 
                   
                  
                    《慈濟道上新法侶》之四•新授證榮董 
                       
                       
                      「我們家沒有信用卡、貴賓卡,只有慈濟語音卡; 
                      家裡的餘錢不存在銀行裡,都存在『慈濟功德庫』中。」 
                      從「做生意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怎麼有時間作慈濟?」 
                      到現在「沒有假日只有慈濟日」, 
                      賣米苔目圓滿榮董的王一郎師兄說: 
                      「對慈濟,我只有『感恩』二字。」 
                       
                       
                       
                      「孤僻的王哥,怎麼會走進慈濟呢?」這個問題是鄰居及市場店家們百思 
                      不解的疑惑。 在三重介壽市場旁,以賣「米苔目」小吃為業的王一郎師 
                      兄,打趣地說:「我是被『恐嚇』進慈濟的。」 
                       
                      那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日子。 
                       
                      八十年十二月一日,王一郎師兄在妻子陳麗罔師姊「強邀」下,勉強回花 
                      蓮尋根。 
                       
                      參觀慈濟醫院的時候,親眼見到許多笑容迎人的師姊,蹲在大廳撿菸蒂, 
                      他當場驚訝地說:「你們這間醫院不用掃把啊?」從那一刻起,師兄不僅 
                      接受了慈濟,心中對慈濟這個團體也深深地折服。後來,他更了解到慈濟 
                      世界是個「不平凡的淨土」。 
                       
                       
                       
                      ◆找回溫暖的家 
                       
                       
                      從「做生意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怎麼有時間作慈濟?」到現在的「 
                      沒有假日只有慈濟日」,師兄對慈濟只有「感恩」二字。 
                       
                      「一家和樂」對許多家庭而言,可能是件平常的事;但是對王師兄而言, 
                      「一家親」卻是他這生最大的喜悅。 
                       
                      同樣是兩人感情世界裡的第二春,五十三歲的王一郎師兄與三十八歲的陳 
                      麗罔師姊以往卻不懂得珍惜。由於雙方個性剛強,夫妻間常常為大事小事 
                      爭執不休,師兄形容彼此的關係,猶如天氣一般:「天黑,臉就黑(彼此 
                      反目),雷公打過(惡言相向、動手動腳),風雨交加(換來師姊流不盡 
                      的淚水)。」 
                       
                      而已過世的前妻所生的兩個女兒,也因師兄忙於工作疏忽關懷,親子關係 
                      日益冷淡,隔閡也愈來愈深。 沒想到師兄加入慈濟做社區資源回收,竟 
                      拾回了親子感情,而夫妻間的那片烏雲,也早已煙消雲散。難怪師兄對慈 
                      濟感恩不盡,因為慈濟幫他找回了溫暖的家! 
                       
                       
                       
                      ◆一袋垃圾一朵蓮 
                       
                       
                      「有『緣』進慈濟,踏入這座為善競爭的運動場,學習到無所求的付出, 
                      才是真正的快樂。」師兄表示,有「福」親聞上人開示,秉持「多做多得 
                      ,少做多失」的態度,將做環保常作是在「蓮花池上撿黃金」。 
                       
                      三年前開始投身於資源回收,日復一日,與一堆又一堆的垃圾為伍。剛做 
                      環保時,夏天天氣炎熱,垃圾推經常被陽光蒸出一股股異味。師兄不以為 
                      意地說:「阿彌陀佛,蓮花的香氣,真香啊!」 
                       
                      在街頭巷尾做資源回收,常常有譏笑或批評的話無情地在耳語間流傳。「 
                      上人說:『給人罵、給人笑,還要感恩別人替自己消業。』其實許多障礙 
                      都是因為自己放不下身段。」王一郎師兄就在一句句的佛號、一次次的調 
                      適裡,克服了心理障礙。 
                       
                      每星期的環保回收日,三重市公所環保局,都會定期派資源回收車協助運 
                      送垃圾。住對面的好鄰居陳財庫師兄,及附近的環保志工們,也會一起來 
                      幫忙將「拉圾變黃金」。 
                       
                      大家合心一致,足跡走過三重大街小巷,從舊時的龍門臨時市場,到介壽 
                      市場;從龍濱路至仁愛街;為了實現人間淨土的大願,時時刻刻以一顆「 
                      歡喜心」來做環保。 
                       
                       
                       
                      ◆在生活中力行環保 
                       
                       
                      結下環保緣,王師兄一家人也生活中力行環保,在食、衣、住、行的點點 
                      滴滴裡,惜福積福。 
                       
                      從前上街吃館子的習慣,已經成為歷史。因家住市場旁,師兄姊經常將剩 
                      菜惜福帶回家;米苔目店面旁的自助餐老闆,也不時打包惜福的菜餚,讓 
                      師兄帶回來。 
                       
                      一鍋滿滿的「大鍋菜」,既美味又下飯,小菩薩們也不挑食,有什麼吃什 
                      麼,也懂得存錢捐給師公蓋醫院。師兄說,吃飽最要緊,吃什麼是其次。 
                       
                      師兄的兩位小菩薩身上穿著隔壁大哥哥留下來的制服、運動服,腳下則是 
                      資源回收來的布鞋。問及就讀四年級的小男孩對穿舊衣舊鞋,有什麼感想 
                      ?「很好啊!」他說。還高高興興地指著一個櫃子說:「這是回收的。」 
                      隨即又告訴我,那個籐椅也是回收的。小小年紀竟懂得惜福。 
                       
                      家裡使用的腳踏車,也是資源回收的寶物,經師兄巧手整理過後,陪著家 
                      人騎上街,穿梭在大街小巷。 居家的一樓,二十四小時不上鎖,鄰居隨 
                      時可將垃圾資源帶來放置;王師兄特地做了一個環保回收的標誌,方便鄰 
                      人辨識,以便一同推行社區環保。 
                       
                       
                       
                      ◆簡單生活快樂多 
                       
                       
                      「因為『資源回收』節省了家中不少開銷,一個月節省下約一萬塊的支出 
                      ,就通通存進『慈濟功德庫』裡。」王一郎師兄高興地表示。 
                       
                      王師兄幽默地表示,他們家中沒有信用卡、貴賓卡、只有慈濟語音卡;家 
                      裡的錢不存在銀行裡,都存在「慈濟功德庫」中。 
                       
                      王家沒有訂報紙、沒有接第四台,簡樸的家居生活、大多回收的家具,背 
                      後卻有一顆不平凡的奉獻心──一點一滴把錢省下來,存給慈濟幫助需要 
                      的人。 
                       
                      師姊私底下也常「偷偷地」布施,師兄無意中就會在衣櫃的上方、或佛桌 
                      底下,發現一張張的布施證書及感謝狀。 
                       
                      「其實師姊比我還愛慈濟,慈濟改變了她,也改變了我。」如今師兄心中 
                      的同修師姊,是他最好的導師,最佳的善知識。 
                       
                       
                       
                      ◆圓滿兩個榮董 
                       
                       
                      八十三年,當師兄接到榮董的證書時,著實嚇了一跳,也令他感動良久─ 
                      ─因為師姊長期以他的名義捐建設基金、國際賑災等善款。 
                       
                      王師兄語重心長地表示:「因為我曾經失敗過,對錢看得比較重,要不是 
                      師姊的引導,要我親自滿榮董,可能難上加難。」 
                       
                      所以師兄在接獲榮董證書後,立下幫師姊圓滿榮董的宏願,也在八十四年 
                      順利達成。 
                       
                      一碗二十元的米苔目生意,在幾年之間,圓滿了兩個榮董;夫妻之間為善 
                      競爭,互相提攜鼓勵,開啟了彼此的智慧大門。 
                       
                       
                       
                      ◆用心,還要再用心 
                       
                       
                      從王師兄的口中,經常可聽見證嚴上人開示的法語;這些金玉良言,不僅 
                      是師兄的日常行為依據,也是師兄自我檢視的法寶。 
                       
                      上人曾說過:「人間不成淨土,慈濟的腳步一日不停止。」這句話是推動 
                      師兄做環保的原動力。師兄從「做」當中,體認慈濟的大愛長情,上人引 
                      導大家,去體悟佛陀的深奧智慧、地藏菩薩的大願力,觀世音菩薩的大悲 
                      心、普賢菩薩的大行。 
                       
                      師兄表示,身為師父的弟子,以師志為己志,期盼自己能時時刻刻「多用 
                      心」之外,還要「再用心」! 
                       
                      「慈濟人不會找你賭,慈濟人不會找你喝酒,慈濟人更不會找你吃喝玩樂 
                      ,能加入這樣的慈善團體,和善知識一起學習,是福報!」走入慈濟大家 
                      庭,師兄說,賺到生生世世的慈濟法親,是一生最珍貴的寶藏。 
                       
                       
                       
                      ※※※ 
                       
                       
                      銀行簿與功德簿 
                       
                      ◎李彩琴 
                       
                       
                      王師兄在三重賣米苔目已有二十一年之久,和陳師姊結褵也已十一年。平 
                      日,夫妻倆總是同在店裡忙著生意;一對活潑、可愛的兒女,放學後也會 
                      到店裡幫忙,生意大多做到晚上七、八點才打烊回家。 
                       
                      環視店裡的桌椅短櫃,甚至居家客廳中的坐椅,均是王師兄「資源回收」 
                      後,稍加修釘整理一番,即四平八穩地再發揮使用功能。 
                       
                      而他一對尚在國小念四年級和二年級的兒女,也非常大方地抓起衣角,讓 
                      我看他們穿著別家孩子穿過的舊衣物。稚真可愛的小臉龐流露出知足、惜 
                      福的表情,絲毫不造作。 
                       
                      問王師兄如何被陳麗罔師姊「恐嚇」進慈濟的?他頓時以不堪滄桑的口氣 
                      ,追述起往事。 
                       
                       
                       
                      ◆賺錢、賺錢…… 
                       
                       
                      師兄是瑞芳金瓜石人,出生僅六個月大時,父親即往生。十六歲那年,他 
                      獨自到台北西門町找工作,二十一歲就憑著經驗,自己開了一家糕餅店, 
                      生意頂盛,也曾風光一時。 
                       
                      而後娶妻成家。妻子為他生下兩位女兒後罹患腎臟病,龐大的醫療費用幾 
                      乎令他傾家蕩產,最後他還是失去了她。那時他三十二歲,整個人生像是 
                      完全跌到谷底,只有「淒慘落魄」四字可形容。 
                       
                      有道是:「窮在都市無近鄰,富在深山有遠親。」當時悲憤交加的心緒, 
                      使他鎮日瘋狂地投入「賺錢、賺錢……」的工作中;原本木訥寡言的性情 
                      ,也變得暴躁孤僻,兩位女兒遂漸與他疏離,尤其大女兒,當時幾乎連「 
                      爸爸」都不願叫出口。 
                       
                       
                       
                      ◆雲開見青天 
                       
                       
                      經過八、九年的奮鬥,王師兄終於再拚出一片天空。因緣際會,他與陳麗 
                      罔師姊在友人的撮合下,共組家庭。 
                       
                      陳師姊自幼家境困頓,很能體會「貧窮」的苦處,故布施行善總不落人後 
                      。 
                       
                      有次,她無意中聽到林秋鄉師姊介紹慈濟功德會,即加入會員,並向師兄 
                      提出到花蓮參訪的心願。 
                       
                      師兄的回應很冷淡,她不由地著急了起來,賭氣地對他說:「你不去我自 
                      己去,日後你別後悔就是了!」王師兄只好點頭同意隨行。 
                       
                      從花蓮回來後,王師兄深受慈濟吸引,主動聽林秋鄉師姊結緣的慈濟錄音 
                      帶,當聽到洪金蘭師姊的現身說法時,抑止不住的淚水,沖刷了他多年來 
                      內心的一段怨結。 
                       
                       
                       
                      ◆慈濟因緣,化解恩怨 
                       
                       
                      他曾與一位連襟為了生意上的競爭,結下心結,甚至難遏怒氣欲拿刀廝砍 
                      對方,幸被攔下,但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當他聽到洪師姊為化解往昔恩怨,提水果籃向所結的「冤親債主」拜謝時 
                      ,當下也起身外出,買了一籃水果,親自提送到那位連襟家中。 
                       
                      可想而知見面時的那分尷尬,但當彼此伸手相握的那一刻,真是盡在不言 
                      中。 
                       
                      王師兄感慨地說,他已有二十年不曾收到紅白帖,常常自怨眾叛親離,人 
                      情澆薄。而今一入慈濟,聆聽證嚴上人的法語,才知道原來要思過的是自 
                      己,有幸與慈濟法親結生生世世的緣,是多麼的親愛久遠啊! 
                       
                      「要不是聽了上人的開示──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米,也做不了天下的事 
                      ──我不知道想要賺錢想到什麼程度才停止。」師兄莞爾地說,這賺來的 
                      「世間財」是存放在「銀行簿」,;另一種「功德財」卻是寄存在西方極 
                      樂世界的「功德簿」,「如果不趕緊把握機緣去做,等雙眼一閉,可就來 
                      不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