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止惡行善,心才能常在安寧的境界中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六年四月九日】 
                       
                       
                      晨課中,上人開示止惡行善之道,「許多人覺得修行是很困難的事,其實 
                      修行很簡單,而且每個人都必須修行。」   
                       
                      「只要四句話就可以包括所有的修行,那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 
                      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切的善、福,都在這四句話裡。」   
                       
                      「譬如『諸惡莫作』,我們時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造做惡業。惡 
                      有很多種類,佛陀將惡分為『十惡』──在身上是『殺、盜、淫』惡業; 
                      在口中有『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的惡業;在心中有『貪、瞋、癡』 
                      惡業,合起來總共是『十惡業』。」 
                       
                       
                      「我們要努力使一切惡都不產生,假使已產生了惡,就要及時停止。能止 
                      惡,心才能常在安寧的境界中。如因身體在不注意時殺了生,或犯了偷盜 
                      ,或者心裡充滿了煩惱,都是很苦的事情。」   
                       
                      「身體有時候稍不注意就會惹來禍端。現在社會上有些年輕人一言不和就 
                      吵架、打架、甚至追追殺殺的;憑一時心快而殺人,往後就要受長年的監 
                      獄之災。口舌上也是一樣,憑一時口快而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也會 
                      惹來心靈的不安啊!所以我們說話要很小心,不要憑一時之快而惹來一堆 
                      煩惱。」   
                       
                      「不管是身體所造的惡業、或者是口舌上的惡業,其實都是從心而起。」 
                       
                      「心中有貪、瞋、癡這些念頭,自然就觸動身、口去造作惡業。心念沒有 
                      照顧好,就會惹來今生、後世的重重障礙、重重煩惱啊!」   
                       
                      「所以佛陀教我們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且還要自淨其意──起心動 
                      念,一定要照顧好,不管是起什麼心、動什麼念,都必須是一片乾淨、沒 
                      有污染。如果能這樣,那日常生活都是在『止觀』的境界中,時刻輕安自 
                      在。」   
                       
                      「修行要從己開始,對人要有坦然的心胸;如果大家都能坦誠相對,我們 
                      的社會一定是最善、最美的。」   
                       
                      「善、美皆出『真誠』,真誠相待可以消滅很多惡業。一般人祈求『消災 
                      免難』,其實消災免難不用求的,而是要用『做』的,做出消災免難的福 
                      ,才能消除業障。所以業是在日常生活中,是在我們的心中,在我們的身 
                      行、口舌中。」   
                       
                      「能將貪、瞋、癡息滅,我們的心就能一片光明,不會無明糊塗,該做的 
                      即刻去做,這就是『眾善奉行』;不該做的,決不去做,這就是『諸惡莫 
                      作』。」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是至真、至善、至美 
                      的法門,能身體力行才是真學佛者、真修行者。請諸位一定要時時多用心 
                      啊!」   
                       
                      海軍總司令顧崇廉上將、政戰部主任孫晉鐘中將、海軍直昇機大隊長潘衛 
                      台上校等一行十人,前來拜訪上人,與上人進行座談。 
                       
                      顧上將:「如何能做到無私?」 
                       
                      上人:「其實每個人都是空空地來,空空而去。人人本具清淨之心,因受 
                      外在環境的薰染,才有私心。」「私心很難完全去除,但是可以把私心轉 
                      變成愛心;而這種轉變其實只是觀念而己。」   
                       
                      顧上將:「慈濟人守十戒,有些是配合現代社會,像不嚼檳榔、不參與政 
                      治……,慈濟人雖然不參與政治,但是向上、向善的心,卻會影響政治。 
                      」   
                       
                      上人:「生活在社會中,脫離不了政治,但是我們是站在關心的立場,不 
                      干涉政治。」   
                       
                      顧上將:「軍中的生活很苦,有些人甚至會走上自我了斷的路,而海是特 
                      別『方便』,只要往下一跳就完了。如何才能安定軍人的心?」   
                       
                      上人:「軍人的生活的確很辛苦,但是當兵在人生過程中是很自然的事, 
                      也是一種光榮,明白這個道理就會『甘願做』。創造相互關懷的大環境, 
                      把大愛具體地落實,表達你們對他們的關懷,他們的心就會安定下來,身 
                      體再累,心裡也不會覺得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