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決心就有願,有願就有自我推動的力量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志工朝會後,楊茹云師姊偕新加坡友人葉英霞及林翠璉女士來訪。兩位女
士對慈濟護持有加,今來求皈依,並表示有心在當地推展慈濟。上人慈示
,最重要的是帶動人人的愛心,為人群付出。既有決心就有願,有願就有
自我推動的力量。求皈依就要做到兩件事:「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
志」。意即要將自己的愛毫無保留地奉獻出去,否則體會不到什麼是宗教
家的精神。
「真正的宗教家不是在口頭上說慈悲,也不只是誦經念佛,而是毫無保留
地將自己奉獻給大眾。但並非是不管家庭,而是必須先照顧好自己的家,
先度化家人。」
「度化先生與孩子,要先從自己做起,做個溫柔的妻子、賢淑的母親,使
自己氣質高尚,如此先生自然會對自己付出貼心的愛,進而接受自己所信
仰的宗教。」「所以說『內定外穩』,自己的家照顧安定了,所做奉獻人
群的工作才會穩固。」
「至於師志,慈濟三十年走來,我是一心無二志──我只有一個目標:『
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祈求天下無災難』。希望你們也能和我一樣,心無
二志地走上慈濟菩薩道。與人相處要和敬,要用智慧處事,會務才能蓬勃
發展。」
慈友會二十多位師姊,早上隨顏師姊居家關懷後,於午間來精舍拜晤上人
。大家列坐中庭,分享心得。師姊們大都為企業家夫人,生活優渥,也富
有愛心,常組隊在台北或來花蓮探訪照顧戶,並為他們打掃居家環境。與
自己富有的物質享受相較,照顧戶的生活遠非她們所能想像,因而常觸動
內心,百感交集。今顏師姊帶大家探訪一位一百零三歲的老人,及有四個
孩子的貧苦家庭。許多人在談述感想時皆飲泣難言,斷續地說自己太有福
,自小深受父母照顧,如今體悟行孝要及時,老人是寶啊!
「要徹底改變個案的困境,就要耐心地做,耐心地等。」上人並提及,凡
人皆是承著過去生的「因」而來,在現世以「緣」為助行,而「果」的感
受。
佛教有所謂「正報」與「依報」;依報是依止的環境,正報是六道中自己
的歸屬。過去生造了做人的因,所以今生承受人的身體。然而,沒有人能
選擇投生在那一道中、出生在何種環境,而是受業力牽引。大家今世能得
人身、聞佛法、入慈濟,要珍惜此難得的因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