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用愛來讀一本書
※《大愛》有聲書的問世

       ◎文/張舜燕

      今年六月,作家劉墉與視障朋友分享書之香,他以「讀一本不必用眼
      睛看的書」為題,鼓勵視障朋友利用身體的各部分去「閱讀」──

      風吹來的時候,可以用肌膚去感受這徐徐而至的風,是熱是寒?
      赤裸的雙腳踩在大地上,腳底的世界是一片帶著露珠的樹葉?亦是枯
      葉連綿?
      你也可以試著利用「聲音」去創造空間。
      或許會意外地發現──看不見,似乎也減少了干擾,而無限廣大的空
      間,也是心靈世界滋長力量的時候!
      許多人生的書籍,並不全然需要用「眼睛」才能閱讀的,若要讓人生
      之書走進閱讀者的心中,要先準備好隨時掏出一顆「真心」來呼應。

      這一席話,提醒了大家「任何書,不只單靠眼睛來讀。」
聽,聲音中,有愛!
      「聽見•台灣」系列之一《大愛》於今年元月三十一日問世了。正如
      台大新聞研究所副教授彭文正在新書發表會所說,這或許不是一本很
      「炫」的書,卻是一套試圖以「愛」來記錄歷史的有聲書。

      首先,這分愛來自於專業聲音的分享。

      葉樹姍邀請國內十八位知名新聞主播義務說書,聯繫之前,靜思文化
      準備一點點微薄的車馬費。在錄音間的主播們彷彿早已相約套好了標
      準答案,異口同聲地表示:「不必跟我談這個問題(費用)。」費用
      ,全數都捐出了。

      不論是新聞記者或經理級主管,在錄音現場,都暫且放下了新聞專業
      的身段,對著麥克風說起愛來。

      藉由顧安生、熊旅揚、李四端、葉樹姍的細述,與親情別離的錦雲(
      證嚴上人俗名)離了家,直到「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大愛終
      於有了方向。

      之前,參觀過慈濟醫院的李傳偉,道出有心建院到砌磚磨牆的辛苦;
      李艷秋談及醫院志工;劉忠繼細述教育志業;姜玉鳳、吳恩文、黃晴
      雯真情說明,愛是如何飄洋過海到各地。

      靳秀麗講述佛法人間化;余佳璋以聲音記錄靜思語如何進入受刑人的
      心中;沈春華、彭文正則繼續訴說台灣地區的慈善關懷與骨髓捐贈。

      接下來,李濤、方念華、何日生、陳月卿口述了愛遠赴在槍林彈雨中
      的非洲、中南半島,愛更走進了國際社會。

      說書,不簡單,尤其是平日播報新聞的專業人士,每分鐘平均約為兩
      百至兩百五十字的說話速度,但錄音時,工作人員考量到視障朋友聽
      書的習慣,所以反覆地提醒著「能不能請您再『慢』一點呢?」「能
      不能再『多放一點感情』在聲音裡呢?」。

      「說得慢、帶感情」,恐怕是專業新聞主播的大忌,不過,也只有在
      《大愛》有聲書裡,才能聆聽主播們的「愛之聲」。

      「錄製《大愛》有聲書的經驗,也讓我認識了『聲音』的另一種價值
      。」現任東視新聞部副理的吳恩文說。
       聽書的您,是否也聽出「不一樣的聲音」!
看,愛正在蔓延!
      《大愛》有聲書於二月份舉辦「買一送一、快樂行善」活動,讀者購
      書一套,靜思文化以讀者的名義再捐出一套給身心障礙的朋友,這項
      提供愛書人分享書香力量的訊息,也獲得讀者熱情迴響,延燒整個二
      月。

      在活動期間,有人以布施法喜的心態,一口氣購買了十套有聲書,也
      將大愛的滋潤,延伸至其他十位有緣的朋友心中。一位南部的購書人
      ,在回函卡上說明,她現在認識一位正陷於困境的朋友,希望靜思文
      化能將《大愛》有聲書轉贈給他,願他早日突破心靈的囹圄。

      也有人得知活動訊息時,已是三月初,雖稍遲一步,仍以電話鼓勵工
      作同仁,並且希望日後繼續舉辦類似「行善一加一」的愛心活動,他
      必定不再錯過愛的良機。

      這四個月來,靜思文化陸續以買書人的名義贈予台北少年觀護所、宜
      蘭桃園監獄受刑人、花蓮盲人福利協進會、心路文教基金會等機構。

      三月間,新聞主播李豔秋代表贈書予啟明學校優秀學生,她以曾經因
      眼傷而陷入黑暗的心情談起:「其實,心盲了的生命才最令人憂心啊
      !」

      主播姜玉鳳六月也代表贈書讀者,將愛傳遞給台北少年觀護所的學員
      。她誠摯地說:「年輕的朋友們,你們的人生經歷也許都比我豐富,
      雖然年少走過的路是崎嶇坎坷,別忘了聽書時,也想一想,結緣這套
      書給大家的朋友們,他們的愛心,你們真的收到了嗎?」

      這分真正的愛,在人心之間自然流露!
惑,讓愛來解答!
      天主教光鹽愛盲服務中心主任蘇清富,曾在發行的刊物寫下求學時因
      視力問題所造成的種種困擾。

      「擁有一本本寶貴的書籍資訊,卻無法使用它,更談不上與作者紙上
      交談了!」大學畢業後,他兼職參與視障有聲書的製作工作。

      資訊電腦化與網路發展日新月異的現代,習慣以眼睛閱讀的一般人,
      又增加了一種讀取媒體資訊的素材與管道;相對於視障者而言,僅藉
      由一群志工一聲聲地讀報書籍,盲人接受知識的速度,相較之下,可
      說如同蝸牛慢行。

      其實,《大愛》有聲書的問世,它所扮演的角色,並非期待藉由單單
      一套四卡的有聲書,就能給予視障朋友多麼大的助力;反觀它的出發
      心,無非是希望有聲書的關愛及十八位新聞主播的號召,邀請廣大的
      愛書人士一起來思索:是不是長期以來,一般大眾與出版業者都忽視
      了視障朋友接受資訊教育的權益呢?

      相信「愛」是有建設性的;相信﹁愛﹂能解答人生的疑惑。

      「視障資訊電子化」是「期鼓吹視障」訊普及化人士最終的理想,而
      希望愛書人以心聆聽的﹁聽見•台灣﹂系列之一《大愛》有聲書,則
      代表著社會大眾正式跨出關懷視障朋友的第一步。

      【註】
      .《大愛》有聲書之原文由丘秀芷所著,天下文化出版。
      .《大愛》一書入圍了今年第一屆宗教圖書「金典獎」優良書籍。

「買一送一、 快樂行善」活動
「聽見•台灣」系列之一《大愛》受贈單位一覽表
團體名稱 CD TYPE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5套 30套
脊髓損傷者協會 1套 1套
殘疾服務協會 1套 1套
心路文教基金會 10套 40套
慕光盲人重建中心 . 5套
育成殘障福利基金會 . 2套
口足畫藝協會 1套 15套
殘障聯盟 1套 1套
立心基金會 5套 30套
光鹽愛盲協會 . 300套
中華民國殘障才藝發展協會 48套 152套
慈濟台北分會社工組 . 500套
花蓮盲人福利協進會 . 150套
花蓮慈濟醫院社工室 48套 125套
桃園監獄 120套 125套
宜蘭監獄 120套 125套
清大盲友會 2套 2套
中華民國愛盲協會 100套 .
土城少年觀護所 48套 152套
總計 510套 1756套
      註:「聽見.台灣」系列之一《大愛》有聲書扣除製作成本之所得,
        全數捐贈籌建中的慈濟兒童復健發展中心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