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 | 聽,郭孟雍的用心(一) |
◎文/翁瑜敏 對郭孟雍而言,在慈濟是非常重要的音樂詮釋過程, 音樂不再只是風花雪月,或美的線條與旋律,而是化成人的情感了。 因此,每首歌的誕生,都有許多他忘不了的成長與悸動。 沈潛一年多的郭孟雍因「大愛電視台」的台歌──「大愛,讓世界亮 起來!」再度奔波於慈濟大大小小的活動。 深具舞台魅力的他,總會令人有種驚喜── 教唱歌,教到台上台下一片淚水;指揮合唱團表演,在大雨滂沱中仍 歌詠不輟;辦社區活動,讓居民捨不得拆下海報;從不懂寫歌,到創 作了六十多首慈濟歌曲!一路走來,其實包含了許多他的用心及反省 。 致力推廣本土音樂 高二時,音樂老師發掘郭孟雍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從未接受正規音樂 訓練的他,於升高三的暑假開始學彈鋼琴。然因家境不許可,他只能 每週借用學校鋼琴練習一次,其餘的時間,便以厚紙板畫出鋼琴的鍵 盤,沈浸在音樂的苦行中。 如願考上文化大學音樂系後,郭孟雍從此走入古典音樂的領域。 民國七十四年留法期間,一位教授說:「你們自己即有豐富的素材, 為何不整理出來?你到這裡跟我們學音樂,就是來學我們的生活,但 你可以在這裡待多久呢?」原以為本土音樂太簡單、水準較低的郭孟 雍,受到頗大的衝擊,將音樂「本土化」、「國際化」的理想在他心 中逐漸萌芽。 回國後,他即成立「藝術家室內合唱團」,致力於本土音樂的推廣與 整理;八十一年起,經行政院文建會徵選為國際扶植團隊,更名為「 台北藝術家合唱團」。 這段期間,由於欠缺經濟和人脈,郭孟雍一度疲於奔命,也因人事、 經費的不穩定,讓他領悟到,只有企業化經營,藝術團體才能生存。 於是「台北藝術家合唱團」有了自己的基金會,也成為國內第一個職 業合唱團體。 儘管合唱團慘澹經營,但郭孟雍心中早已勾勒出一張藍圖,他強調: 「我們演唱的雖是本土歌曲,但要以國際級的技巧來向世人證明,我 們的文化這麼好!在國際上獲肯定後,我們更要將本土音樂落實到每 一個家庭、每一個社區。」幾年來,合唱團屢獲國際性的大獎,並受 到國內外各界的讚賞與好評。 為了把音樂「本土化」、「國際化」進而讓「家庭藝術化」,郭孟雍 三年前首度在大直社區推動音樂嘉年華會。團員們在社區公園搭起舞 台,人手不夠時,他還動員爸媽、姊弟及親朋好友幫忙沿街貼傳單。 活動結束了,他和團員拆舞台時,社區居民不讓他們拆,並說:「我 們還要繼續辦音樂嘉年華!」給了他莫大的肯定。 「用心」的第一首創作 就在這時,郭孟雍認識了慈濟,卻差點擦肩而過。 民國八十二年,台北藝術家合唱團赴美演出,結識了慈濟美國分會合 唱團。返國後,慈濟榮董王明德伉儷趁機邀請郭孟雍參加慈濟醫院七 周年慶。第一次看到眾人向上人頂禮的盛大場面,郭孟雍覺得既陌生 且驚訝,也因而變得拘謹、沈默了。 那時,王明德認為他是一位音樂家,應該可以替慈濟寫一些歌曲,便 向上人推薦;但郭孟雍私下卻以為,他是一個學聲樂、學指揮的人, 可從來沒寫過一首歌呢! 之後,他雖隨王明德伉儷再訪精舍多次,但寫歌一事,卻因演出、排 練及上課的繁忙暫且擱置了。 十一月多,距郭孟雍訪慈濟已過了四個多月。他的同學廖貞慧亦是慈 濟的培訓委員,有天突然打電話給他,說:「《慈濟》月刊上面寫你 要替慈濟寫歌啊!」得知月刊的讀者約有十幾萬人後,郭孟雍想:「 糟糕,這話登了出來,我怎麼辦呢?」為了更加了解慈濟,他開始勤 於往返台北、花蓮;他覺得,既然要寫歌,就要徹底了解才寫得出來 啊! 這時正處於「尋歌」階段的郭孟雍,有次在文化大學附近影印資料, 店裡,佛號唱誦的音樂不斷自錄音機裡播放出來,老闆娘竟是邊念邊 哭。 「只是一個佛號在那邊不停地反覆,有那麼大的力量可以讓一個人不 停地流淚!」深覺不可思議的郭孟雍當下領悟,並決定以靜思語作為 寫歌的題材。但因一直找不到靈感,又停筆了! 沒隔多久,廖貞慧又打電話來了。「道侶上面寫著郭教授要用靜思語 幫慈濟寫歌。」再度感受到眾人的關切,郭孟雍自此一遍一遍地自上 人的錄音帶中汲取慈濟精神。而上人每以多用心」作為開示的結語, 亦使郭孟雍每聽一遍,便覺得是上人在他耳畔的親自叮嚀。心有所感 ,他向上人稟明:「我要寫的第一首歌應該叫『用心』。」 豈料,《慈濟》月刊又登出──郭教授寫的第一首歌叫「用心」。根 本還未動筆的郭孟雍,只得試著靜下心來翻閱靜思語;聽了許多「渡 」、「悟」的錄音帶後,靜思語對他而言不再像以前那麼索然無味, 他開始懂得去揣摩其中的感覺,看到某些話甚至愣住了──以前遭遇 到一些事,為何從未如此想過呢? 「用心」的歌詞便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 眾生心即凡夫心 三心二意無定性 若能用心多用心 真正光明在我心 郭孟雍忘不了第一次唱「用心」時,竟緊張到嘴角發抖。「這是我第 一次在上人面前唱歌,也是生平寫的第一首歌,而上人又要求易記易 懂、朗朗上口。除了大專聯考外,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二次唱歌嘴角發 抖了。」 寫出音樂的情感 雖然形容自己寫「用心」是「趕鴨子上架」,但這期間的用心,及對 靜思語的感觸,使郭孟雍接下來的創作過程,總是靈感泉湧。 「這中間我一直不停地看、不停地學。」藝術家對自我的訓練讓郭孟 雍從一個不會寫歌的人,成為受人歡迎的詞曲創作者。 對郭孟雍而言,在慈濟是非常重要的音樂詮釋過程;音樂不再只是風 花雪月,或美的線條與旋律,而是化成人的情感了。因此,每首歌的 誕生,都有許多他忘不了的成長與悸動。 「祈禱」的創作讓他費時了九個月,靈感卻在印尼慈濟茶會上,渾身 發高燒的狀況下乍現。當他終於將整首作品呈現在上人面前時,上人 將其中三句話改成了── 我的心念充滿虔誠 我的心念上達諸佛聽 我的心念上達諸佛心 「短短三句話,點出了全部的意境。」這一改,郭孟雍當下懾服。 為賀伯風災而作的「千手來牽手」創作過程,更是他永銘在心的經驗 。他強調,這首歌是上人成就的。 那時,郭孟雍寫完歌詞後呈給上人,上人看過後只是放在一旁。敏感 的郭孟雍,回去後立即重寫,因而揣摩出了其中精髓── 伸出你的手 和我手牽手 愛是犧牲享受 付出無所求 前後歷經四次修改的歌詞,終獲上人的青睞。 當時,上人對郭孟雍說:「師父這樣刺激你,你會不會生氣?」 他一聽,眼淚幾乎掉了下來,心裡吶喊著:「師父是在成就我!如果 我在第一次、第二次時就放棄,便不會有這首歌了。」 最近,由郭孟雍填寫的「大愛,讓世界亮起來!」獲選為大愛電視台 台歌,而「點亮」歌曲的過程更是一段佳話。 三、四個月前,一位日本華僑李老先生偶然間聽到郭孟雍的錄音帶「 慈濟情」,力請友人引薦,邀他前往日本,牽引同為詞曲創作者的兒 子為公益事業盡分心力。 盛情難卻下,郭孟雍於中秋節前夕到日本拜會李家毅。一句日語也不 懂的他,掌握了李家毅音樂中的情感,聽完他的歌曲後即說:「這是 一個沒有結局的愛情。」並逐一分析其中含意。李家毅當下彷如找到 知己,與他暢快地聊起音樂的種種。當郭孟雍提起為慈濟寫歌時,李 家毅拿出了十張CD,表示只要喜歡的任何歌曲,他都可以想辦法讓 慈濟使用。 當晚,聽完所有的歌曲後,郭孟雍選定了三首。正苦思歌詞時,突然 靈光一閃──若因為愛,能讓世界亮起來多好!妙筆一揮,「大愛, 讓世界亮起來」了! 為使歌曲容易傳唱,他將整首歌重新編曲,還馬不停蹄到全省各地教 唱,希望大愛電視台元旦開播時,這首歌已能在慈濟世界產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