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有所匱乏 | |||
《聞思修》 | |||
撰文/靜淇 現代父母在竭盡所能滿足孩子需求的同時, 其實也剝奪了孩子對「匱乏」滋味的領略。 媽媽的味道是什麼? 兩個孩子異口同聲答道:嘮叨。 我自認不是一個嘮叨的媽媽,然而無微不至的關心,確實帶給孩子無形的 負擔,也讓他們養成一切「理所當然」的慣性。 數年來,每天早上我總習慣在女兒出門上學時,追上一句:「鑰匙帶了沒 ?」女兒偶爾也會不耐煩地說:「您怎麼每天都重複同樣一句話?」 有一次因為出差,清早便摸黑出了門,當晚九點多回到家,赫然發現女兒 帶著書包坐在樓梯口。問她為什麼不進門?她竟眼眶一紅,無限委屈地說 :「我忘了帶鑰匙,進不去。」 之後,有天晚上她膩在我身邊說: 「媽媽,今天早上您忘了一句話。」 「什麼話?」 「鑰匙帶了沒?」 「天天重複同樣一句話,妳不是覺得很煩嗎?」 「以前是有一點啦!不過自從上次被鎖在門外後,我覺得您的叮嚀很管用 。尤其,最近同學安安的媽媽去世,更讓我覺得能天天聽到媽媽的聲音, 是幸福的。」 安安是一位寄宿生,她媽媽每晚都定時從苗栗打電話到宿舍查勤,安安常 向同學抱怨媽媽的囉嗦,有次甚至不悅地表示:一天中最快樂的事,就是 沒有接到媽媽的電話。 沒想到中秋節過後,在高速公路的一場車禍中,安安的媽媽傷重不治,從 此九點半的電話成了絕響。有一陣子,每到晚上九點半安安都會在電話旁 踱步,期待媽媽的電話再響起。 講完這個故事,女兒突然緊貼著我說:「媽媽,您一定要記得天天叫我帶 鑰匙喔!」 現代父母多太在乎孩子的感覺,不但事必躬親,還竭盡所能地滿足孩子的 需求。「匱乏」兩字對這一代的孩子而言,似乎已是較難領會的感覺,因 此,也養成他們習慣當一個消費者,常常抱怨「我所沒有的」,而不重感 念「我所擁有的」。 我突然領悟到,偶爾也要讓孩子有所匱乏,讓他們在匱乏中,學會珍惜周 遭垂手可得、卻又輕易被忽視的東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