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進的路上仰望 回顧九七──生活、社區、文化、省思 |
|||
《專題報導》 | |||
企畫/陳秋山、葉文鶯 撰文/陳秋山 過去一年,習於誇耀物質文明的媒體, 依然把社會旋轉得如走馬燈, 過去一年,習於誇耀物質文明的媒體, 讓置身其中的人不得不眼花撩亂,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Aleksandr Solzhenitsyn認為: 「一大堆膚淺的資訊與無價值的畫面, 不但對人們的心靈成長沒有幫助, 反而使人的見識淺薄,精神生活萎縮。」 於是,有人開始渴望獲得心靈的提升。 我們也看見了宗教的可能性。 在仰望精神價值的路上, 宗教信仰除了提無心靈的道德秩序, 從個人價值、社區發展, 甚至再造媒體清新面貌。 本著落實人間佛教的理念,慈濟不斷展現了 宗教信仰在缺乏精神深度的世代所可以發揮的社會功能。 但社會功能的發揮如何能不與宗教精神相悖離? 在「自利利他」的行動上需要更深刻的思惟, 畢竟,自覺才能覺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