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丟掉的「福氣」撿回來 | |||
《天涯共此情》 | |||
撰文/李希敏 「把丟掉的『福氣』撿回來,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多棒啊!」 靜志這句話一傳十、十傳百,影響越擴越大,不僅網羅了 許多環保志工,更將喜瑞都的環保工作落實在當地社區中。 「阿嬤,我的講稿呢?是不是您又拿去recycle 了呀?」 一對在洛杉磯喜瑞都(Cerritos)附近經營 MOTEL 的阿公阿婆,加入環保 工作後,常「順手」將孫子的作業紙當成回收物送了出去;類似這樣「 烏龍」的情形,慈濟環保志工在靜志家中分類垃圾時,也常發現。 門外的驚喜 身為喜瑞都聯絡處負責人,靜志對推動環保一直不遺餘力。自九四年起, 她便嘗試著在當地中國超市做資源回收,可惜成果不彰;但她仍不氣餒, 九五年五月又捲土重來。 剛開始她挨家挨戶地向鄰居收取回收用品,一些時日後,鄰人深感她的勤 儉和藹,逐漸主動將舊衣、玩具、瓶瓶罐罐等回收品,送到她家;也有鄰 居在溜狗散步時,順道將回收品放在她家門口,所以她常在大門口收到許 多「意外的驚喜」。 靜志常對朋友說:「把丟掉的『福氣』撿回來,垃圾變黃金,黃金變人愛 心,多棒啊!」這句話一傳十、十傳百,影響越擴越大,甚至還有人專程 從遠在三十哩之外的鑽岡(Diamoud Bar)送來回收物呢! 男女老少一起來 大部分回收來的物品都堆放在靜志家的車庫;某日,為生意奔波各地的先 生從台灣回來,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竟是堆滿各種回收品的車庫,嚇得 「俊容失色」!第二天她立刻請志工們來幫忙清理乾淨。 見到這麼多志工不辭辛苦與麻煩地熱心幫忙,感動之餘,靜志的先生不但 又奉獻出家中的車庫,還會從朋友公司帶回一堆堆棄置的紙板;有時回到 家看到一群人在做垃圾分類,也會餓著肚子主動幫忙;靜志看在眼裡,樂 在心頭。而遠在舊金山工作的女兒也不忘時時打電話鼓勵媽媽的善舉。 目前靜志每星期一都會開著Van(小貨車),到一位志工剛搬進的新社區 去收回收品,順便介紹慈濟,也因此接引了不少其他宗教的朋友,現在社 區的人都認識她,也十分願意支持這項環保行動。星期四去慈濟義診中心 值班時,她則順便帶回志工們特意留下的報紙、玻璃罐等。 星期五是環保志工齊聚靜志家,一起做資源分類的日子。志工們來自四面 八方,有阿嬤帶著孫子,讓孫子從小養成維護自然環境的觀念;也有年近 八旬的老夫婦,藉推車收集報紙,舒活筋骨,同時消弭了老人家自覺年老 無用的遺憾;還有一些照顧戶,因病與慈濟結了善緣,自從和家人一起響 應資源回收工作後,愁苦的臉龐也因此有了燦爛的笑容。 回收、再生、再利用 經過分類的回收物,不僅有了「再生」的輪迴,也常發揮「再用」的功能 。譬如知識性的書籍可捐給圖書館;故事書留給孩子們閱讀;完好的衣物 和玩具,可拿去作Garage Sale(家庭式跳蚤市場);其他如白紙、電腦紙 等紙類,則賣給資源回收公司,所得還可捐作慈濟志業基金呢! 別以為分類工作很容易!志工們耐心地將回收物分門別類後,還得按資源 回收公司的要求,將信封上的玻璃紙撕下,或拿下夾在紙張間的迴紋針等 細小物品;這些可再使用的迴紋針和檔案夾等文具,靜志就轉送給需要的 人。 回收物中也時有驚奇的發現哦!志工們就曾在信封袋裡,發現鄰居未過期 的護照、未存進銀行的支票或現金……,當交還給本人時,對方總是又驚 又喜。 從彼此的分享中,得知不少志工的家人也受了影響。 「我先生以前都不碰垃圾的,現在不但到處撿拾,也變得較有耐性了!」 一位志工阿嬤笑瞇瞇地樂道。 也有人早晨運動時,隨手拎個紙袋,一路撿拾可回收的物品,「看到路邊 的空罐,不撿真的很難過耶!」 這群「環保尖兵」,不但成為社區志工,更如實地將環保貫徹在日常生活 中。 「以實際的行動,喚醒許多人沈睡已久的環保意識,才能早日解除地球面 臨嚴重污染的危機。」靜志表示,從簡單又易行的資源回收開始,人人做 得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