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在冬季 | |||
《娑婆法音》 | |||
撰文/何貞青 打從三十年前的第一場圍爐開始, 慈濟人與照顧戶的冬令之約便不曾間斷。 如果,你正為年節氣氛的淡薄而覺索然無味,那或許是因為豐衣足食的日 子,讓你漸漸遺忘久遠前所經歷的匱乏辛酸;又或者,你只是漫不經心地 揮霍度日,以為世界總是恆常如新、歌舞昇平。 然而,世界何其寬廣!她既展露豐碩之美,也必蘊含貧乏的殘缺。 問題在於:什麼樣的胸襟,可以兼容並蓄這分完美與缺憾?要多深遠的智 慧,才能透視生命的本質,坦然無悔的付出? 這答案,在慈濟冬令發放中去找吧! 「過年啊?那是小孩歡喜,大人艱苦啦!」 「別談什麼過年了,過日子卡實在喔!」 年節來臨,並非只有喜悅一種心情。對平日在生活重擔下喘息的貧窮人家 、孤寂無依的獨居老人、無以為家的遊民過客……,新春景象只不過襯得 生活更顯寒傖,心境愈加淒涼。 所以,每當寒意漸深、年味愈濃的時節,慈濟人也開始著手一年一度的冬 令發放事宜。打從三十年前第一場圍爐開始,慈濟人與照顧戶一直謹守這 年度之約,任憑時光流逝、社會變遷,存在其間的關心與誠意未曾稍減, 反而愈陳愈香! 年關之前走訪慈濟各分會,可以看到堆積如山的發放物資,在慈濟人全力 動員打包下,化成整齊美觀的年節賀禮。若說名貴珍奇,那不比名店的精 品,但論及隱含的價值,可就獨一無二了,光看師兄姊那分專注就明白, 經由他們的巧手慧心,千萬人的祝福盡傳其中。 異於往常的,今年的物資改採禮盒形式,取代以往塑膠袋包裝。在外觀上 顯得體面大方、輕便好提領,在意義上則表示一分尊重,減低救濟的含意 ,且符合中國人年節送禮的人情味。 年貨的採辦只是開始,隨後的歲末團圓才是壓軸! 為讓終年難得有輕鬆時刻的照顧戶充分感受年節氣息,慈濟人莫不傾全力 打點圍爐年夜飯。每一個發放會場,熱騰騰、香噴噴的菜肴是不消說的, 令人叫絕的是平日莊嚴慎行的師兄姊,一一放下身段粉墨登場,化身成神 奇魔術師、聖誕老人、華麗的歌舞團……純為博君一粲。 喜愛宗教氣息的照顧戶,也有慈濟人帶領一起讚誦佛號,以虔誠清淨的心 念揮別過去、迎接新春。 若是那遠居深山,或身體殘障、難得出門的照顧戶,就由師兄姊走一遭, 親自將賀禮及祝福送達;如果他們願意,更可以由慈濟人負責接送,一起 歡度新春…… 看似熱鬧繽紛的各種場景,其實包含無量悲心及體貼的善意,年復一年累 積成情深意摯的傳統,更化為深深的期盼;即使冬夜冷冽依舊,心,是暖 烘烘的。 「我喜歡來這裡和大家一起過年,至少不再是無依無靠、孤孤單單一個人 。」 「一想到要圍爐,我就高興的睡不著!有好多東西可以吃,還有紅包可以 拿……真的像在過年耶!」 短短一場聚會也許改變不了什麼,但至少這裡可以找到一分尊重、疼惜, 以及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最重要的,愛與關懷也由此滋生,繼而於娑婆 世界流轉不息。 你聞到年節氣息了嗎? 禮輕意濃 撰文/何貞青 每到年底,政府相關單位及民間各慈善團體,照例會進行一系列春節慰問 或冬令救濟。但因各單位自行發放,缺乏統籌聯繫,常常重複贈送白米、 食用油等物資,造成照顧戶食用不完,囤積腐壞的現象。 另一方面,由於發放場地不同,常見照顧戶四處趕場,有些殘障或年歲老 邁者,更因行動不便,必須自行搭乘計程車,或是提著大包小包趕搭公車 ,增加不少負擔。 有鑑於此,許多慈善單位近年趨向於以「匯款」、或專人送達的方式,向 照顧戶致贈春節慰問金;發放物資也趨向多元,以實用性的電器用品、禮 券等為主,兼顧送者大方,受者實惠。 在慈濟,由於每月給予照顧戶的濟助金已顧及日常所需,因此冬令發放所 增添的物資,主要表示祝賀之意;此外,慈濟個案多孤寡老人,圍爐的傳 統對他們格外重要,也深獲歡迎。 各區依地理特性,自行採取定點圍爐或逐戶發放;若交通確實不便,或是 照顧戶不克前來,則採行郵寄方式,方便領取、不致造成困擾。發放現場 也視照顧戶的實際需求提供宗教儀式、義診服務、義剪義燙等項目。這也 是現今各慈善團體日漸採行的方式,使冬令發放不侷限於物質的給予,還 兼顧身、心層面的照顧,更合乎人性化標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