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紅的記憶 | |||
《知音坊》 | |||
撰文/林美依 如果,急診室外的等待是坐不住的心焦, 那麼,對病患家屬而言,求醫被拒的急慌,又豈只似燃眉。 三十二年前,花蓮鳳林曾發生過小產婦女因缺八千元手術保證金,求醫被 拒的真實故事; 時至今日,醫院拒收病人, 致傷患輾轉奔波而延誤就醫的事件,亦不是不曾聞。 醫院,不就為救人而存在? 在醫學範疇內,救助本質不單純是美德,它──甚於一切。 因此,「以患者為中心」成為慈濟醫院創立十二年來致力的醫療品牌; 更且,入門大廳左牆上的佛陀問病圖, 亦明白揭示醫護人員應「視病猶親」的治病精神。 因癌症過世的周大觀小朋友,在所著《我還有一隻腳》的「希望」一詩中 寫道── …… 醫師叔叔就是醫生,只有醫「生」,不會醫死。 這樣單純相信的心,多數求醫者皆然。 所以,當生命之火孱弱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將它送醫呵護, 相信會再綻光明,而非被摒拒在外,任雨澆熄、隨風吹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