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陳盈仁(慈青) 在「慈濟歌選」的旋律與歌聲中,我跟隨著轉動的錄音帶, 
    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讓自己回到深刻的最初與過去! 
     
    這樣的因緣,起於民國八十三年九月,一群熱愛慈濟、有志於佛教音樂生 
    活化的青年,在台北藝術家合唱團團長郭孟雍教授的帶領下,成立了慈濟 
    青年合唱團。 
     
    在郭老師「有嘴巴就會唱歌」的鼓舞下,我們這群「五音不全」的人,唱 
    出了「五音雜陳」的歌;明明分成四個聲部,卻可以聽到八部合唱。是的 
    ,因為大家沒底子、沒默契……,可是每個人都很有心。於是,我們從頭 
    開始,「吸氣……吐氣……」地練起了呼吸,「阿阿哦……阿阿哦……」 
    地學會了發聲……郭老師的信心激起了大家的「耐心」,終於換來了可以 
    完整唱完一首歌的「奇蹟」。 
     
    更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竟然要──站上舞台! 
     
    兩個月後,吳尊賢文教基金會反毒音樂會上,這群愛唱歌的孩子,來到了 
    中正紀念堂廣場。即將初登舞台的我們,平日的調皮耍寶不見了,取而代 
    之的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害羞與靦腆。 
     
    就這樣,我們自中正紀念堂前廣場,唱到基隆市文化中心;從國家音樂廳 
    唱到國父紀念館;從台北唱到花蓮……。音樂是我們的右腳,踏過中央山 
    脈;歌聲是我們的左腳,跨過台灣海峽。一九九六年八月,我們從花蓮唱 
    到了北京,唱到了南京……。 
     
    在那之後,我因為學業與考試的關係,不得不放下心中難以割捨的最愛, 
    暫時離開了合唱團。 
     
    日前,看到「靜思文化」新出版的「慈濟歌選」錄音帶中,收錄了許多當 
    時在合唱團裡練唱的熟悉曲目,在旋律與歌聲中,思緒再度決堤。我跟隨 
    著轉動的錄音帶,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讓自己回到深刻的最初與過 
    去!因為,那曾經是每個禮拜天晚上,我必然報到的地方,而我必然不會 
    忘記,有這樣一群人,約好了,要在音樂裡擺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