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的等待 | |||
《娑婆法音》 | |||
撰文/何貞青 當那曾庇蔭的屋簷腐朽,孩子竟選擇了離棄, 而老屋仍是善於等待的,就像它的主人一樣。 金門一個小小村落,住著一對老夫婦,阿婆滿頭華髮,溫婉又慈祥,阿公 雖仍有青絲幾縷,反不如老伴來得耳聰目明。 天氣好的時候,阿婆身體若舒坦,就到海邊撿些螺類、種些地瓜,為老伴 加餐飯。兩人相守的日子,過得簡約而平淡,只是心裡偶爾會浮上那麼點 兒遺憾──很久很久以前,一點一滴拉拔大的三個胖娃兒,就像雛鳥離巢 般飛向台灣。 結果,老大數年前在一場火災意外中往生;老二因工作不順,拿了大哥的 賠償費就跑路去了;最有出息的老三,來信說正在努力工作存錢,想去美 國念書……但是,他從未提過什麼時候回家。 隔著海的想望,是不是太過微渺?不然,孩子怎麼都感受不到他們的思念 呢! 白髮情 老屋是陳舊的,就和它的主人一樣,甚至更加地荒蕪、靜謐。可是只要走 入這個世界,聽聽他們的聲音,會發現所謂人生的智慧與人間至情,盡在 其中。 「阿公,最近好嘸?有一些台灣來的師兄姊,特地來看看恁哦!」在李國 銘帶領下,我們幾位工作人員,與楊秀珠、王民偉、孫曉嵐等金門慈濟委 員一起登門拜訪。 「這樣哦?真是辛苦了,恁大家都這麼好心,觀音菩薩會保佑的,呵呵呵 !」笑瞇瞇的阿公讓人一眼就印象深刻,原本靜極了的屋子,因為這幾句 笑聲而顯出幾分生氣。 上了年紀的阿公,耳朵重聽,一眼又失明,交談起來常發生牛頭不對馬嘴 的現象,可是老人家愛熱鬧,隨便聊聊也開心,何況難得這麼多人來呢! 而有著舊式傳統個性的阿婆,總是靜靜站在一旁,微笑看著老伴與人對話 ,偶爾答非所問才會出聲更正。 「唉,年歲大了身體就差,一隻眼睛又看不見,真是不方便哦!」帶著點 撒嬌的意味,阿公訴起苦來了。 「可是,還有另一隻眼睛呀,還可以看到老伴,不是很好嗎?」 「對哦,我倒沒想到這點,好加在哦!」阿公回頭凝望老妻,萬分慶幸地 直點頭,真是一點就通! 「您看看您的牽手,和青春時期同款這呢水,對嘸?」 「嘿,正是!」阿公毫不矯飾的讚美,直把老妻逗得不好意思起來。 「阿婆免歹勢啦,您看阿公是不是也像少年時同款緣投?」 阿婆畢竟是含蓄的人,微微笑著就是不肯回答,接著,彷彿怪罪尪婿讓她 受窘,不覺也抱怨起來:「伊呀,耳朵重聽了,連話都顛倒說,和伊講話 真累呢!」 「這不正好?心情歹時念念伊、出出氣,反正伊聽不到。」 「不,我不會罵伊的,反正我聲音大點、有耐性些就是了!」阿婆讓這餿 主意嚇一跳,對阿公的疼惜之情反倒不言而喻了。 看看他們,即使青春不再、鬢髮霜白,眼中最美的,依舊是守候一生的老 伴,所謂鶼鰈情深就是如此吧! 在這清冷之地,不意見著最熱之情。 牽絆? 「孩子……最近有聯繫嘸?」這是一個讓人不忍提起的問題。 「有打過電話,還是說要去美國……想也沒用,從沒回來過!」阿婆語帶 遺憾,阿公卻不發一言,是聽不到,還是不願提起? 「也許,伊去美國賺了錢就回來孝敬恁……」充滿樂觀的安慰顯得有些空 泛,換來的是更長的沈默。畢竟對他們而言,孩子嚮往的美國,比起台灣 又離得更遠、更不可知,而他們能等多久? 年輕的一代啊,總認為世界無限寬廣,忽略了回顧自身的起源,當那曾庇 蔭他們的屋簷腐朽,老舊的故鄉亦成牽絆而負荷不起時,竟爾選擇離棄… … 算了!所有的遺憾感傷就別再提啦,遠颺的遊子既喚不回,那就暫且代替 這個空缺吧,盡情談天說笑,像他們所該享有的兒孫環繞、承歡膝下那般 。而定期探望、關懷問候也成金門慈濟人的例行事,或許對這對老人家而 言,這些非親非故、但近在咫尺的人,是餘生中另一種安慰與支持。 老屋是善於等待的,就和它的主人一樣;但至少,此刻他們不孤單。
陽光亮麗的早晨,風獅爺(註)咧著笑臉為我們指引方向,金門與其說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