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中的難民 慈濟與騎士橋國際救援組織合作援助阿富汗 |
|||
《天涯共此情》 | |||
撰文/陳月女 一千八百五十一年前,人們保留住了險遭劫難的古佛, 讓內戰、冰寒交迫的巴尼亞難民,得以藏身昏暗中的千年佛窟。 如今,又因緣牽繫── 慈濟與騎士橋克服萬難,成功運抵大批藥品, 稍給了待援難民一線曙光。 內戰加天災 導致缺衣缺糧又缺藥 距離台灣千里之遙的回教國家阿富汗(Afghanistan),是中國古絲路所經 過之地,在那終年寒冷的荒漠高山區,三尊巨大古佛矗立在峭壁間,默默 庇蔭著山腳下的子民,在戰爭中、在寒冷中奮力掙扎…… 阿富汗位於西亞,十幾年前因蘇聯解體而獨立。自立後,卻因政權相爭, 內戰連年;政府軍和反抗軍長期砲火相對,相互殘殺自己同胞。參加戰爭 的不只是男人而已,連醫學院的女學生也個個拿起長槍,保衛家園。 二月四日晚間,阿富汗北部的塔哈爾省(Takhar)發生芮氏六點一級強烈 地震,房子毀壞、倒塌無數,四千多人喪生,十三萬戶災民無家可歸;當 地氣候嚴寒,在冰天雪地裡,每天約有二十多位兒童死亡。 陸路被強震毀壞,機場也因為內戰不斷而封鎖了;外界救援組織雖然以直 昇機運送緊急用品,卻因風雪過大而無法降落。 二月六日,證嚴上人從網際網路的電子報中獲知阿富汗災情,一方面心心 念念惦記著這群邊地缺衣斷糧、缺醫療用品的受難者,同時也多方了解可 以如何及時伸出援手。 慈濟加騎士橋 援助方式現曙光 當證嚴上人苦思如何進行阿富汗援助時,二月十二日,甫自美返國的慈濟 醫學院教授曾應龍帶回訊息說,美國國會員羅拔克先生(Dana Rohrabacher)因耳聞慈濟多年慈善經驗而主動提出是否能援助阿富汗醫藥 ,並引介近日將前往阿富汗進行救援工作的洛杉磯騎士橋國際救援組織( Knightsbridge International INC.)為合作夥伴。 騎士橋為聯合國成員,完全由義工組織,經常出生入死,深入車臣、柬埔 寨等災區,幫助受難的人;盧安達內戰大屠殺時,曾英勇的救出四十三位 修女。 騎士橋於二月初接到國會議員羅拔克及阿富汗地面人員向國際發出緊急藥 品支援訊息後,即積極針對震災區及內戰引起的醫療匱乏區域進行援助計 畫,並預定於二月中旬前往,卻苦於經費無著落。 雙方進一步接觸後,騎士橋愛德華博士(Dr. Edward A. Artis)在了解慈濟 功德會三十二年來所做的四大志業及「重點、直接、尊重、務實」的賑災 原則時,懇切地希望慈濟能儘速提供抗生素等醫療藥品,由騎士橋將藥品 送到災民手中。 證嚴上人立即責成美國分會執行長黃思賢與美國慈濟義診中心曾慈慧聯繫 、配合,二十四小時內完成藥品採購,並由荷蘭阿姆斯特丹原廠出貨,安 排運送至阿富汗邊境國家,再轉運進阿富汗境內。援助的藥物包括十二種 抗生素、五種消炎藥品及五千瓶點滴等,廠商們得知是緊急救援之用,紛 紛自動降價,連運費也以成本油料價格計算。 途遙加路險 平安降抵跪地道感恩 二十七年的出生入死救災工作,並曾於去年和今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的愛德華博士感受到慈濟的救人心切,也感恩地說:「這是上帝幫助, 讓我們有機會和慈濟合作。」 二月十六日,愛德華博士及詹姆斯和約翰兩位醫師(Dr. James Laws and Dr. John Peters)、一位攝影記者、一位文字記者,從洛杉磯至韓國漢城轉 機到曼谷,再飛至烏茲別克(Uzbackistan),等待進入阿富汗。 漫長的飛行,一次次的轉機,為了能及時將藥品送到災民手上,愛德華博 士等一行人,不畏艱難,當藥品在機場轉運時,無視於滂沱大雨,仍然堅 持親眼見到藥品完全上了貨艙,才安心地上飛機。 抵達羅斯塔機場時,騎士橋救援小組見到世界食物銀行、聯合國等慈善機 構的救援物資被攔截或搶偷,立即決定由Tashkent轉搭雙引擎小飛機到 Termz小鎮,當時他們被大風雪困了十二個小時;爾後再輾轉飛往位於中 北部寒冷山區的巴尼亞省(Bamiyan),繼續完成慈濟「直接、重點、尊 重、務實」原則的賑災工作。 出發前,愛德華博士表示,救援小組均有多次跳傘經驗,假如直昇機無法 降落,他們願意揹著藥品跳傘下去。當小飛機抵達巴尼亞省山區時,山頂 上沒有跑道及道路,降落點是一條由當地居民在風雪中連夜用雙手剷挖出 來的雪路。當時愛德華博士很感恩,跪在雪地中向天空感恩慈濟,完成他 們救災的願望。 古佛、難民 千年因緣難思議 巴尼亞省地處荒漠高原上,冬季從十二月至六月長達半年,以驢為交通工 具,人民靠畜牧維生,靠燒材取暖煮食,天寒地凍,生活更加艱苦,居民 每日一餐,以二粒馬鈴薯充飢。 巴尼亞省醫藥及日常用品完全靠塔哈爾等省分援助,受內戰不斷及塔哈爾 省強烈地震的影響,巴尼亞省完全孤立無援,居民嚴冬過得猶如在地獄中 。目前當地只有一所無電的醫院及四十幾所小的衛生所分散在各處。 慈濟所支援的一千三百七十六公斤緊急藥品,共分一百八十七個小箱,這 是阿富汗兩年來最大一次單一藥品成功運入的案例。 在藥品分送過程中,反抗軍亦放下武器,用心護送藥品,災民也由原先的 防備而至感謝此次的救援。車子或驢子可到之處,救援小組都親至各點將 藥品交予醫療人員手上,偏遠村落則由直昇機空投。 災區中,救援小組除了見到災民困苦的處境與戰爭的陰影,最驚異的是在 歷經千年風霜雨露洗滌的佛窟,見到三尊約一百米高的巨大佛像。愛德華 博士覺得不可思議:他們懷著一分悲心與佛教慈善團體合作進行援助工作 ,沒想到竟然無意中會跑到二千二百年前的佛教聖地。 佛像有亞洲蒙古高加索人形象,一千八百五十一年前阿富汗國王想用炸藥 毀壞,幸被人民反對。佛窟旁的洞穴已千年沒住過人,如今近四千名難民 進入這無水無電的洞穴避難,令人深感因緣之不可思議。 第一次、第二次…… 合作扉頁正起步 騎士橋與慈濟的初次結合不分宗教、不分種族,這分無所求的大愛與付出 ,不僅帶給災民及時的援助,更布望能減緩反抗軍與政府軍的敵對,讓人 民得到祥和、自在的生活。 在整整十天的救援工作期間,證嚴上人天天關心著五人救援小組的安全。 美國國會議員羅拔克亦以傳真向證嚴上人表達最高的敬意與謝意,他表示 將於四月初緊湊的台灣行中,撥出時間到花蓮拜會證嚴上人。 愛德華博士等人於二月二十六日結束行程,得知證嚴上人的擔憂,十分感 恩;對於慈濟能在最重要的一刻伸出援手,美國傳播媒體亦報導:這次阿 富汗的醫療救援案,是由佛教、基督教等國際民間團體,集結力量而成。 初次藥品救援雖然圓滿結束,但該區面臨嚴重的飢荒,缺衣缺糧,更缺乏 醫療用品,騎士橋組織評估,除非能立即採取支援,否則在未來三至四個 月將會有近四十萬居民,瀕臨死亡的危機。 目前,騎士橋已擬定於四月十二日展開第二波救援計畫──運送食物、毛 毯、奶粉、發電機、濾水器及部分醫療用品,前往巴尼亞省。愛德華博士 三月底來台期間將再次與慈濟商談合作事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