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與努力 | |||
《家庭禪》 | |||
撰文/盧蘇偉(板橋地方法院觀護人) 成績不好並不代表能力也不好, 可以放棄學歷,但不要放棄努力。 在親職教育演講或親師懇談會中,最常被提出來討論的就是孩子對讀書沒 興趣或成績低落,不論父母威脅利誘,軟硬兼施,都推不動孩子多努力一 些。 可放棄學歷,要堅持努力 有次到一所國中演講結束後,受邀到一個讀書意願低落的班級。進教室後 ,我要所有同學把書包裡的東西拿出來,全放在桌上;有部分同學緊張地 藏漫畫書、手上型電動玩具,教室亂成一團。 我告訴同學,我要看的不是這些東西,而是要他們看看自己帶的東西── 那些和學習有關的。在場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沒把今天要上課的書本帶齊 ,更令人驚訝的是,竟有十位左右,書包裡沒有半本書。 我問他們何以不帶書?他們嬉鬧地回答:「鴨子聽打雷──有聽沒有懂, 書帶了也是白帶!」於是,我和他們分享了自己從小學到大學一直被讀書 成績所困擾的成長經驗。 成績不好並不代表能力也不好,我希望這些同學,可以放棄學歷,但不要 放棄努力。 營造家中求知情境 我也常和許多憂心的父母談到,雖然在讀書上不能幫孩子什麼忙,但可努 力營造孩子求知上進的情境。 當孩子在讀書時,爸爸媽媽在做什麼?看電視、打麻將或是喝酒、吵架… …想要孩子上進,父母要先做模範,讓家中培養學習的氣氛。 再者,不要用成績單上的阿拉伯數字,來判斷孩子的努力,尤其是手足或 親友之間的比較,最傷孩子的心。考幾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願意 持續努力,把失去的分數找回來,這樣即使慢別人五年、十年考上大學, 都無所謂,甚至不讀大學也有成功的一天;但孩子若放棄了努力,逃避現 實,自暴自棄,那才真讓人擔心。 放下看孩子成績單的得失心,陪孩子歡喜學習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