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歲月.大愛無悔 慈濟三十二周年慶感言 |
|||
《社論》 | |||
慈濟堂堂邁入第三十三個年頭了。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全球慈濟人不辭千里路遙,歡喜歸來會聚一堂。感 恩分享共同走過的歲月,也砌磋經驗惕勵展望於未來。 回顧過去三十二年來,不難發現慈濟的發展與社會的脈動若合符節,其價 值不僅是為台灣人的愛心留下可貴的歷史見證,更重要的是啟迪喚醒人們 深藏潛隱的佛心,使民眾重新重視道德自覺之內心感受,從而通過實踐, 開出人生的大道。 這條人生的大道即是以慈悲喜捨為精髓所開創出來的志業之路。從六○年 代的慈善濟眾到九○年代的文化傳播,要皆以人心之醒豁為根砥。斯土斯 民在證嚴上人的開示啟悟下,許多人重回生命的軌道,重做生命的主宰, 重拾生命的方向。以綿綿若存的愛與信念,共同開創出慈善、醫療、教育 、文化等志業,更以志業重塑人與人之間的文化,並培養珍貴的生活品格 。 生活不能僅有品味,更重要的是「品格」,一種自律而內省的處世態度。 當社會高度發展之後,科技化、經濟化的果實固然甜美,但金錢遊戲與享 樂主義的盛行,更讓人們痛苦備嘗。回首翹望來時路,發現該追尋的很多 ,而根本則在人心的淨化與人生價值觀的導正,而淨化人心、導正觀念不 只僅僅是信仰的問題,同時也是教化的過程。 從信仰中堅定我們的理念,從教化中純化我們的信仰,這些都是生命美善 本質的引導;都是一種良性的互動與善的循環。換句話說,就是一種對生 命的敬畏與對環境的尊重。畢竟是「人」在環境中生活,失去了對人、對 環境的尊重、愛與關懷,再多的成就都有缺憾。 證嚴上人「為佛教、為眾生」,以慈善、醫療啟發人性深潛的愛,以教育 、文化厚植人性根源的善,化人世的荒蕪成良田,去人間的缺憾成美善。 在慈濟功德會歡慶三十二 歲生日時,期勉慈濟全體會眾,再次省思「佛 心」之精神,「師志」之信念,繼續勇敢承擔這人間的道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