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門已開 | |||
《無盡藏》 | |||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七年四月十二日 農曆八十七年三月十六日 ◎主講/證嚴上人 恭錄/靜淇 三十二年前,有許多人告訴我: 善門難開!慈濟的慈善工作,到底能做多久? 可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念善心, 只要有人啟發,善心就能被點燃。 而這麼多年來,事實證明: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愛心…… 各位大德: 阿彌陀佛! 每當我從大家手中接過沈甸甸的竹筒時,內心都充滿了無限的感恩!那種 回歸原點的心情,只能用兩個字形容,那就是──感恩。 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是慈濟的生日, 也是全球慈濟人回娘家的日子。 慈濟,是在三十二年前的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成立的;這一天,現在也成為 全球慈濟人回花蓮團聚的日子。 今年,南非慈濟人最先回來,瑪莉就是其中一位。她在當地協助慈濟發揮 愛的功能,不但指導黑人學習裁縫等手工技藝,還收養了六十七位孤兒和 流浪兒。聽委員們說,瑪莉因為看到慈濟人都很慈祥、友善,心裡很感動 ,也想授證當慈濟委員呢! 我曾經有過要在尼泊爾建立流浪兒之家的構想,後來因為當地的政治環境 不太理想,而暫時將計畫擱置著。 為什麼我會想在尼泊爾建立流浪兒之家呢?因為那裡有許多小孩,一出生 就被丟棄,有的小孩必須棲身在垃圾堆中找尋食物,才得以生存。我知道 這個情形後,心裡很難過,所以想幫助他們。 南非的情形也和尼泊爾差不多,有許多人住在髒亂的垃圾堆中。當時,南 非慈濟人曾和我商量,要在當地建造房屋讓他們住。目前這個計畫還在進 行中,希望南非的台商和慈濟人能共同發揮愛心來完成。 粒米成籮、滴水成河, 將每日的一念善心點滴累積起來, 就是一股愛的大力量。 今年慈濟邁入第三十三年。 回想三十二年前,慈濟要開始做慈善工作時,有很多人告訴我:「善門難 開!你能做多久?有多少人可以支持你?需要救的人又有多少呢?」愈是 關心我的人,就愈不希望我去做。 可是我想:既然決心走入如來大家庭,當然要視天下眾生為自己的家人。 所以我說:「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普 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 我常說:「粒米成籮、滴水成河。」點滴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每個人都 有與佛同等的愛心,只要有人去啟發,這個愛心就能被點燃,匯聚後的力 量就會很大。我相信只要我們的目標正確,就能獲得社會大眾的肯定與信 任,進而與慈濟一起推動慈善工作。 現在我們所說的「竹筒歲月」,是來自於當初我呼籲三十位會員,每天要 到市場買菜前,先存五毛錢起來,作為從事慈善工作的基金。那時有人問 我:「師父!我一個月捐十五元就好了,為什麼要每天存五毛錢呢?」 我說:「『心』是很重要的。每天記得發一念善心,投五毛錢至竹筒裡, 這就是福。」愛心愈豐富,福就愈大;日行一善,將來必有餘慶。尤其, 少買五毛錢的菜,並不會影響當天的菜色,也不會影響家庭的經濟運作。 所以,當這些會員到市場買菜,菜販抓起一把菜在秤時,她們都會說:「 抽幾根出來吧!少買一些,可以省一、兩毛錢。」久了之後,菜販們覺得 很奇怪,就問她們到底為什麼? 「每天存五毛錢啊!」 「要做什麼?」 「救濟啊!」 「騙人!五毛錢怎麼能救濟?」 「農場的師父說的啊!(編按:當時靜思精舍所在地的附近通稱為農場人 )多力量就大,就可以做救濟的工作了。」 菜販們一聽,馬上表示也要加入存錢行善的行列。買菜的省五毛錢、賣菜 的捐五毛錢,這樣就有了一元。當時每個月都有竹筒送回精舍,這種捐贈 愛心撲滿的精神代代相傳,直到三十二年後的現在,也有好多小朋友會把 存滿錢的撲滿送來給我,作為慈濟的建設基金。 為了推動全省醫療網和 達成「教育完全化」的目標, 現在的慈濟仍然很需要大家力量的匯聚。 三月底,協助慈濟從事阿富汗救災工作的洛杉磯「騎士橋」國際救援組織 愛德華博士來台灣見我,並把蘇聯政府封他為騎士所贈予的寶劍轉送給慈 濟;甚至回國前,還把身上配戴的勳章拿下來送我。 我說這些東西對你而言很寶貴、也很榮耀,不能送給我。他說他很感動, 已經把台灣當作第二故鄉,所以願意把象徵最高榮譽的勳章留在台灣;唯 一希望的是,要我繼續支持他救助阿富汗。 他回美國後,傳真了一封信過來。信中他提到在台灣見到許多小孩、老人 存錢讓我蓋醫院,有的小孩身上背著重重的一大包銅板,就像聖誕老公公 一樣,令他看了非常感動,不知流了多少次的眼淚?因此,他下定決心要 為慈濟做事,而且一分一毛錢都不會浪費掉。 三十二年來,慈濟的慈善工作能從花蓮開始,遍布到全省,甚至全球,都 要感恩委員們無所求地付出。他們常自掏腰包帶民眾坐慈濟列車回來,每 次都帶回來好多人的心;有很多人都是在列車上聽委員現身說法,而開始 了解慈濟的。 慈濟目前在全省各地,有許多建設在進行,真的很需要大家的力量。在醫 療上,我期待慈濟的醫療網能早日建立,為欠缺醫療資源的地方盡一分心 力;在教育方面,慈濟也會朝著「教育完全化」的方向前進,教導學子們 身心健全發展。 希望大家繼續能為醫療與教育的建設一起努力──取之社會、建設社會, 進一步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在此虔誠祝福大家:日日健康,家家吉祥! 佛言 睹人施道 助之歡喜 得福甚大 沙門問曰 此福盡 佛言 譬如一炬之火 數百千人 各以炬來分取 熟食除冥 此炬如故 福亦如之 ──《佛說四十二章經》 沙門問佛 何者為善 何者最大 佛言 行道守真者善 志與道合者大 ──《佛說四十二章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