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吻醫師 ──菲律賓 |
|||
《天涯共此情》 | |||
因白內障而失明多年的老先生, 重見光明後激動得說不出話, 一旁的老妻抱住醫師頻頻親吻說: 「我沒想到他可以動手術,不必一輩子當瞎子……」 ◎撰文/何貞青 如果在台灣,這種人山人海的景象,只有在熱門演唱會,或百貨公司限時 搶購中才看得到! 然而,這裡不是台灣,人們也不是為享樂而來,這是慈濟菲律賓義診團在 菲律賓中部班乃島(Panay)怡朗市(Iloilo city)中山中學的義診現場。 若非親臨現場,很難相信三天(四月三十日至五月二日)的義診竟能吸引 五千五百六十八位病患,但對正在進行第十二次義診團團員而言,卻已是 司空見慣。「這裡貧富差距大,窮人連維持基本生活都不容易,更遑論就 醫看病!」 原來菲律賓採行醫藥分業制度,病患除了支付醫師診療費,還需負擔藥品 費用;雖然公立醫院有提供免費診療,但藥品、手術、X光片等費用仍須 自付,對許多失業、低收入者是沈重的負擔,有些人甚至拖了數十年的病 症從未就醫過;而慈濟菲律賓義診團既提供診療服務,又免費配備藥品, 確實切中他們的需要,因此每到一處總引起熱烈迴響。 不辭路遙 只為求醫 義診早上九點鐘才開始,許多來自山區及周邊村落的民眾,從前一天半夜 開始趕路,凌晨三點就來排隊了。蜂擁而至的人群,還得勞動警察維持秩 序,以免發生危險。 在烈日下焦灼等待的民眾,幾乎個個有張風霜的臉,仔細觀察,一雙雙友 善的眸子中,除了熱切期待,偶爾還夾雜一絲絲疑慮「真有這麼好嗎?看 病、拿藥真的不要錢嗎?」這是他們從沒遇過的事。然而即使疑慮,他們 還是願意用等待來確認,因為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讓他們脫離病痛折磨, 找回健康、工作與未來的機會。 在人群中走一遭,罹患甲狀腺腫、兔唇、白內障者……隨處可見,這些症 狀雖不會引起立即的生命危險,但卻是一輩子的折磨。「只要幾個小時, 就可以解決病患數十年的痛苦,甚至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有什麼比這更值 得的呢?」這也是義診團之所以排除萬難,提供外科手術服務的原因,更 是醫師抱著慈悲心,犧牲休假前來義診的使命。 因白內障而失明多年的老先生,重見光明後激動得說不出話,一旁的老妻 抱住醫師頻頻親吻說:「我沒想到他可以動手術,不必一輩子當瞎子…… 」狂喜與激動化成淚水傾洩而出。 年輕的太太罹患甲狀腺腫瘤九年了,夫妻兩人還在存錢等著就醫,如今不 必再等了;先生溫柔呵護手術後的太太,不時抬眼望向每一位慈濟人,閃 爍的眼眸,盈滿難以言傳的感激。 還有一群大男孩,列隊等著醫師幫他們施行成年禮──割包皮。當地的習 俗,若沒經過這場洗禮,就不算男子漢;有些付不起醫藥費的家庭,只好 去衛生安全堪慮的理髮廳切割。趁著這次義診,醫師也一併為他們服務, 在外頭等待的父親們,見到孩子出來,立即迎上,又擁抱又親吻,「恭喜 你!現在起你是個大人了!」 有許多病人感動於醫師與慈濟人的付出,頻頻詢問慈濟人的地址,要一一 寄送感謝卡…… 付出與獲得之間,其實是難以衡量的啊! 回饋風潮 儼然成形 「義診並非一種施捨,我們是抱著謙遜、回饋的心來做這些事。」慈濟菲 律賓分會負責人林慈謙說。「上人曾勉勵海外慈濟人:『自力更生,就地 取材。』菲律賓廣大的勞工階層非常需要醫療照護,所以我們決定以義診 的方式直接給予協助,以表達華人對僑居地的關心與回饋。」 事實上,多次義診受惠的不只是菲律賓貧民,由於事前商請各地菲華商會 協助尋找義診場地、招募當地志工及負責宣傳工作,商會人員除了體會到 助人為快樂之本,和當地人民關係也拉近不少,對華人形象實有提升作用 。 擔任志工的中山中學菲籍老師Zambales,不但連續兩天在恢復室守夜照顧 病人,還熱心帶領慈濟人至貧民區探訪,向他的同胞介紹慈濟的義診活動 。「我為我的同胞高興,因為他們可以得到這麼好的醫療服務;也很榮幸 參加這次義診,我喜歡慈濟,希望能成為這個團體的一員!」 同樣在中山中學任教的陳素瓊說,她在當地服務二十八年,這是第一次有 華人團體來此舉行義診,除了與有榮焉,也感謝有這樣一個機會,讓她在 付出中思考:「開學時我會試著教導學生,讓他們對窮人的生活多一些體 會、付出與關懷。」 點點滴滴的肯定與迴響,為義診團在各地累積出無數資源與口碑。此次甚 至有遠在民答那峨島的菲華商會成員,專程組團前來觀摩,希望邀請義診 團前往服務,華人回饋僑居地的風潮儼然成形。 * * * 「菲律賓到處是必須付出心血,辛勤耕耘的田地,怎麼做都做不完哪!」 曾經很難體會這句由菲律賓慈濟人口中說出的話,親臨其境才終於明瞭。 未來的路還很長,相信義診團將隨著足跡遍履貧苦之地,豐潤哀苦的心靈 ,並逐漸豐碩成長。
James從手術室推出來時,因為麻醉的關係還沈沈地睡著。
每天上千名等候掛號的人群,無法避免小小意外的發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