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台灣米嘍? | |||
《天涯共此情》 | |||
以為可以吃到台灣米的婦人,滿臉興奮地說: 「我喜歡台灣!」 其實所有賑災資源都是菲律賓慈濟人取之當地, 卻把榮耀歸於台灣慈濟。 ◎撰文、攝影/何貞青 毒辣的豔陽在赤貧的荒野上肆虐,空氣彷彿將要燃燒起來。 五月三日起一連三天,來自馬尼拉、台灣的三十五位慈濟人,頂著驕陽烈 日,四處奔波於荒野不毛的山區,為了將一包包愛心人士捐助的白米,親 自交到受乾旱之苦的災民手中。 白米度糧荒 受聖嬰現象等全球性氣候失調因素影響,菲律賓南部棉蘭佬區自去年八月 即未再降雨,世代務農的山區居民,在接連兩季旱災之後,面臨作物絕收 、糧食中斷的慘況。 當地紅十字會估計,此次旱災有五十萬戶受到影響,急待救援的約有二十 一萬戶;然而菲律賓政府因財源不足、大選將至等種種因素,無法立即展 開全面性救助。因此,民間團體在初期的緊急援救行動中,扮演了重要角 色,慈濟菲律賓分會即是其中的先鋒者。 菲律賓慈濟人接獲災況訊息,隨即組成勘災小組,於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三 日前往災情慘重的古達描島,在當地紅十字會及南古島菲華商會洪永年、 戴良群、戴良榮等人協助下,深入荒野山區探訪、關懷災民。結果發現災 情嚴重,遂緊急決定於二十四日進行發放,分送一千包白米供災民應急。 此番第二次前往,將針對近四千戶、兩萬三千多位災民發放一千九百多袋 白米。 榮耀歸台灣 由於此發放的路線偏遠崎嶇,聽聞偶有匪徒出沒,然而只要抵達發放點, 車隊尚未停妥,上百位山村居民隨即狂奔而來,口中邊呼喊著「慈濟、感 恩!」、「阿彌陀佛!」邊張開雙臂用力地擁抱慈濟人。還來不及反應, 只見黝黑燦爛的笑容及閃閃發亮的白牙已團團圍住師兄姊…… 「各位朋友,我們是來自台灣的慈濟功德會……」即使所有的賑災資源都 是菲律賓慈濟人取之於當地,謙遜的他們在發放致辭時,仍把榮耀歸於台 灣慈濟。 「雖然我們信佛教,你們信天主教;我們是中國人,你們是菲律賓人;但 愛心是無分種族與宗教,所以我們來到這裡,希望能幫助大家度過這難關 。」短短幾句話,昭示著愛無國界的真義,引起眾人共鳴。 「你們從台灣來,這些就是台灣米嘍?」滿臉興奮的婦女,指著米糧問。 得知是在菲律賓採買的,她哈哈大笑說:「我還以為可以吃到台灣運來的 米呢!」語畢還特別加上一句:「我喜歡台灣!」 救急也救命 別看災民總是一副樂天開朗的模樣,實際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就知道他 們的日子過得挺艱難。 由於災民多是窮苦佃農,平常一季歉收還可勉強熬過,但只要連續兩季沒 有收成,不但所有心血泡湯,有時資本家也不願再貸款給他們,只好尋求 救濟了。 這次延續七、八個月的旱災,使得大麥、玉米等食用作物都枯毀殆盡,居 民們只得終日在野外找尋食物。 像Simu Canik全家四口就靠香蕉、樹薯果腹。這些東西平常都是沒有人要 吃的,尤其樹薯具有毒性,必須在水中沖泡三天去掉毒素,再烘乾磨成粉 才能食用。然而乾旱之後溪裡水源不多,已傳出多起處理不當、誤食而死 的慘劇。但Canik別無選擇,世代務農的他和村中所有人一樣,除了耕種 之外,完全不會其他謀生的技能,城鎮的人是不會雇用他們的。既無法離 開山裡,又找不到別的食物,只得繼續冒著生命危險食用樹薯。 這也是為什麼慈濟的賑災發放受到如此高的期望與感謝,其意義不只是救 急,對類似 Canik等受災最嚴重的農民而言,還是救命呢! 「謝謝你們送米來,我們一定會慢慢吃的。」手捧著白米的Canik和村民 不斷地如此表示。或許他們不知道,這分慎重惜福的態度,其實就是對這 趟發放的好回饋! * * * 未來、菲律賓慈濟人仍將持續發放工作至十月,在下一季作物收成前,協 助災民度過糧荒。
當地菲華商會成員,一接獲慈濟尋求協助救災的電話,二話不說就將平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