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編輯部
廣闊的天 寬厚的地
等待著溫暖雙臂的擁抱
千言萬語道不盡心中感懷
只盼愛已生根
「終身愛人」的信念永遠延續
長遠的人生大愛
慈濟的文化是值得回憶的,
因為慈濟文化是教我們如何去過充實、大愛的生活。
慈濟醫學院創辦人證嚴上人:
今天心情非常複雜,但是,還是很高興地恭喜大家順利畢業,期待同學們
無論投入社會或繼續進修,都要抱持著愛與關懷,在自己的崗位上熱誠付
出、用心學習,這就是我最期待的。
今天畢業的同學是第一屆,學校年齡跟你們就學時間相同,只有四年,還
有很多建設不盡理想。例如你們以前住的宿舍是由教室改建,如今新宿舍
還沒有完成,你們已經畢業,我常常為此事覺得很愧對大家。不過,成就
事情需要時間,你們是第一屆,總是比較克難些,在這裡向大家說一聲抱
歉!
慈濟的教育是無所求的,只希望多為社會培育一些好人才,為人群奉獻愛
與關懷,唯一的希望只是這樣。我們真的要用愛與關懷來與人相處,人與
人之間假如缺少了愛,就算學歷再高、能力再好,也無法為人生、社會、
世間營造出一分安全感。
慈濟創立這個學校,蘊含著深刻而完整的期待。有人曾說:「教室蓋好就
算完成了,何必一定要蓋宿舍呢?」我回答:「學生的父母親把孩子送來
慈濟,我們不只要讓孩子們受到最好的專業栽培,也有責任給予良好的生
活教育,我應該對家長們盡這分心,為孩子們盡這分力,所以是不斷用心
想要多付出。」
最近學校發生一些事,各位踏出校門後,可能別人會對你們有所質疑。我
相信你們進入社會後,慈濟的文化應該是值得回憶的,因為慈濟文化是教
我們如何去過充實的、大愛的生活,請各位畢業之後,好好地、客觀地回
顧慈濟的文化。
懿德媽媽、慈誠爸爸,用真誠的愛陪伴你們走過四年,有時候他們放下家
裡的子女來陪你們,家裡子女問:「為何比較關心慈濟的孩子?」媽媽或
爸爸們的回答是:「我要用菩薩的智慧來愛自己的家人,用媽媽心來愛慈
濟所有孩子們。」
懿德媽媽、慈誠爸爸是真正用誠懇的愛來付出,你們可以回憶一下,他們
可曾向你們多要求一些什麼?他們無所求付出關懷,誠懇地分享待人處事
的經驗,教你們如何與人合群互愛,這些就是慈濟的生活文化。
有一些家長對我說:「就是因為慈濟有這種文化,我才放心把孩子送來,
希望他們得到人文薰陶。」每次我聽到這些話,就覺得責任重大;每當看
到孩子們乖巧懂事,就覺得再辛苦也沒有遺憾!
慈濟的人文,離開學校之後好好再回顧一下,我想應該也是回味無窮。人
與人之間的那分情懷,不是短暫的,而是長遠的。今天看到你們畢業了,
我非常歡喜地恭賀大家,也期待你們帶著愛與關懷投入社會。
在此還要感恩校長及教授們。辦學非常辛苦,凡事起頭難,校長放棄美國
的一切,回台灣奉獻所長,我真的非常感恩!還有很多教授從西部來花蓮
、或是從美國回來,為的是什麼?同樣是為了付出愛的教育。所謂「一日
為師,終生為父」,期盼在未來漫漫歲月,大家能經常想起師長們的教誨
。
我還要感恩懿德媽媽和慈誠爸爸們,謝謝你們無私付出,陪著這些孩子走
過這幾年。每次孩子心裡有什麼煩惱,你們都用智慧與愛心,陪著他們走
過心靈坎坷路,謝謝你們代替我把愛付出給他們!
最後,祝福所有同學們前程似錦,事事如意,福慧雙修!
以海洋之心開展人生路
人生好似大海裡波浪,有時起、有時落,
波浪不管是起或落,總是點點滴滴的水都可以包容。
慈濟醫學院校長李明亮:
今天是我們慈濟醫學院非常非常特別的一天──大學部第一屆畢業典禮。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很複雜。昨天晚上十二點多離開辦公室要回去的時候
,學校已經很暗了,我看到有卡車在搬運東西,還以為是小偷,仔細一看
,原來是畢業生在搬家,使我忽然間覺得It is real!這一天真的來臨了
,時間過得真快啊!
記得四年前,各位入學後第一次週會時,我曾經說過時間會過得很快:第
一年剛考完聯考,還有點糊里糊塗、懵懵懂懂;第二年開始摸索學醫的意
義;第三年就在準備畢業;第四年,也很快就會過去。今天這第四年的最
後一天,真的到了。我當時告訴你們,希望四年之後,你們可以抬頭挺胸
、信心十足地走出校園,不知道你們如今是否可以做到?希望你們記得在
這裡的點點滴滴,包括老師的教導、同學的友情等等,當然記得多或記得
少,都是因緣,只希望大家珍惜這段歲月。
你們就要離開了,我真的有很多話想說,特別要提出來的一句話是──在
人生道上,心胸一定要寬廣。島國人民的心態,常傾向於互不信任,甚至
猜忌、鬥爭,令人覺得非常遺憾。太平洋就在我們花蓮對面,希望各位都
有海洋文化的心胸,寬厚坦蕩地走過人生路途。
有一首流行歌曲,我想你們都知道,叫做「要拚才會贏」,裡面有句歌詞
是:「人生好似大海裡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波浪不管是起或落,總
是點點滴滴的水都可以包容。還有一句歌詞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
拚」,我把它改成:「三分靠IQ,七分靠EQ」,下次你們到KTV唱
歌時,一定很多人不知道什麼IQ、EQ,你們就說是校長給你們的祕密
武器,讓他們自己去Figure it out, Ok?
在此,我要向所有畢業生道歉,因為最近校內發生一些很遺憾的事,你們
出校門後,會有很多不方便,有些人會質疑你們,這對你們是一種傷害。
目前校方正積極地檢討、溝通,希望你們能Trust us,Ok?
最後我虔誠地祝福各位,願菩薩保佑你們,God bless you!Thank you!
終身學習 終身助人
成功的捷徑是什麼?
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幫助別人。
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
首先向各位畢業生道賀,你們總算經過一番努力,拿到了文憑離開學校,
這確實是值得祝賀的。不過,在這瞬息多變的社會裡,拿到文憑並不保證
一勞永逸,在你們人生新的起跑點上,也不能保證就此一帆風順。
記得有一年我在加州大學參加畢業典禮,典禮之後,一個學生跟他的女朋
友來到我的辦公室,他的女朋友說:「李教授,我男朋友一直很努力的學
習、工作,明天開始我們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可以過輕鬆一些的日
子!」
我說:「不不不,你的男朋友到目前為止學得很不錯,對很多事情有興趣
,但是從今以後他要開始另一段學習的生涯,一定會發現社會上有更多的
事情要學習,而更加賣力,以後的日子可能不是更輕鬆的。」
我這樣講好像向各位潑冷水,不過人生確實是這樣。還記得一九六二年我
跟各位一樣,拿到文憑興高采烈地繼續到美國求學;拿了碩士學位後,到
加州大學跟著一位很有名的教授開始了研究工作,我馬上碰到很多的困難
。
教授給我一個題目要我研究,我一直想,怎麼樣來解決這些問題?做什麼
樣的實驗才能解決這些問題?我去請教教授,他給我的答案是:「我如果
曉得的話,早就解決了,為什麼要等你老遠從國外跑來這裡和我做研究?
就是因為世界上沒有人知道怎麼找尋這答案,我才要你做。」
對我來講,這是一個很大的覺醒:我們真的要靠自己,不能依賴別人。我
當學生這麼多年,每天到學校上課,學了不少東西,但是當我在走入未知
的世界裡,面對著很多人類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時,會發現累積的知識畢竟
是沒有多大用的!因為人類累積的知識真的很有限,而且並不是完美的,
有很大的缺憾。
你在學校裡很用心的學,而老師在黑板前,一直想在有限的時間裡,把人
類幾千年來累積的知識傳授給各位;在這過程中,老師並沒有時間告訴你
:有些事情我不曉得,很多事情我不懂。所以學生總覺得老師很萬能。
我們在學校裡接受教育、也接受訓練,大半是接受訓練──重複人類已經
學會的東西。回想求學期間對我比較有用的,不是在「訓練」這部分,而
是我接受的教育:教我們學做人、學待人處事,最重要的是教我們如何面
對未來,能夠走得更好?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知道我的知識很有限,所以拚命地學。我馬上發現到
我學得很快,而且學到真正是自己的東西!我發現--做研究工作其實是
最好的學習方法!所以那時候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在中學、大學、在研究
所的時候,老師不早讓我們做研究工作?如果老師很早就給我很多題目挑
戰,讓我好好研究的話,也許我會學得更多。
得了文憑到芝加哥大學當教授,我另外有個很大的覺醒──那時候才曉得
為了教書準備課程,我學的東西比一輩子學得還多、還徹底!那時候我又
覺得:為什麼我當學生當這麼久?我學了很多,而且每次考試都考得很不
錯,但是真正教書時,才知道自己知道的並不那麼徹底。
所以你們今天離開了學校,拿著文憑不是壞事,我要祝賀各位:學生的階
段已經到了一個段落,被動學習的階段已經過了,今後你們要做的是一個
老師,真正教別人,自己會學得更多,要開始學會幫助別人。
在我學習的過程裡,有兩個心得貢獻給各位,希望對即將離開學校的你們
有一點幫助。第一,要繼續不斷的學。你們在學的日子裡所累積的知識、
養成的習慣,跟以後在人生過程中比較的話,現在不論你是得A或考一百
分,這些東西都是很渺小的,以後要學的東西更多,所以要養成一個習慣
:不斷學新東西,要終身學習。
第二,要繼續不斷的幫助別人。我剛才說過,我真的學到最多的時候,是
在教別人的時候,其實這不只在學術上,在很多方面,你如果幫助別人,
我可以保證,在教別人的過程中,你學得更多,也成長得更快,也知道自
己有多大的能耐!
所以,每次年輕人問我:有什麼「捷徑」能夠使我很成功、變得很有名?
我說:有的,有兩條捷徑,就是:繼續不斷地學、繼續不斷地幫助別人,
一定會變得很成功。﹝演講內容節錄﹞
通往「世界和平」之路
和平的世界是一個沒有爭吵、對抗,只有相互祝福、扶持的世界,
我們能不能創造一個這樣的世界?
有沒有機會為世界和平做一點點努力?
慈誠懿德代表姚仁祿:
在這四年中擔任慈誠爸爸,與其說是指導學生,其實是我人生中一段進步
很快的時間,因為在設法教別人時,自己學得最多。當孩子們提出問題時
,我必須用心去想:事情的真相是什麼?要如何讓孩子們理解?
兩年前有一天家族聚會時,同組的幸惠師姊請大家說說內心最大的夢想,
我還記得當時說了什麼,因為那是我這一生一直在夢想的事──希望世界
和平!我曉得同學們心裡有兩種反應,從他們的眼睛可以看得出來。一種
眼睛好像有星星在亮,我知道他們心裡也有同樣的夢想;有些同學的眼神
則流露一點懷疑,我相信他們也有同樣的夢想,但是不免懷疑──這有可
能嗎?
在我的夢想裡,「世界和平」是一個沒有爭吵、對抗,只有相互扶持、祝
福的世界,這當然很難。但是,人類到底有沒有機會創造一個這樣的世界
?也許在今天大家歡慶畢業之時,值得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談一談:我們有
沒有機會為世界和平做一點點努力?
我曾經仔細地思考:為什麼「祝福」跟「相互幫助」會變得那麼困難?
我想到的答案是──因為祝福、協助別人,是需要很多創意的!它需要很
多很多的創意,才能在碰到環境矛盾的時候,不是只想到「這不是我要的
」,就去吵架或抗爭,這樣的邏輯是第一邏輯思考。也許我們該學習好幾
個深層的邏輯,用心思考我們怎麼樣更有創意,能夠幫助別人、祝福別人
,讓這個世界有和平的可能。
記得曾有一位年輕朋友問上人:「師父,您當年蓋醫院時,只籌募到幾千
萬台幣,為什麼敢去蓋一個六億的醫院?」上人的回答至今仍然讓我印象
非常深刻,他對那位年輕朋友說,主要在於一個字──「信」,「我當時
每天反省自己:我建醫院是不是為了得到名譽?我建醫院是不是為了得到
利益?我建醫院是不是為了得到權力?我很小心地觀察自己,確定我沒有
這種念頭,所以非常有自信,相信一定能得到大家協助。」
上人接著說,除了「信」自己,還需要另外一個「信」,就是信別人。他
說,佛陀──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那位智者,曾留下這樣的教誨:每個人本
性都是善良的!他相信只要有人開始推動大愛的工作,一定有很多人願意
一起來做。
更令我感動的是上人最後的結論,他說:「我不是腦筋不清楚的人,怎會
不知道用幾千萬去做幾億的事會非常辛苦?但是如果我自己都不願去承擔
這些辛苦,如何帶動大家一起來付出大愛呢?」
對我來說,那番話就是一條通往世界和平的道路,因為它就是「服務」!
我們現在如果在網路或書籍裡尋找「領導」、「管理」的意義,可以發現
在過去十年內,這個觀念一直在變,變成什麼呢?就是用「服務」來領導
。
這樣的概念,也許就是李博士剛才說的「一個世紀的新文明」。的確,下
個世紀,我們的世界也許有機會可以和平,但是,我們要先相互信任,要
信任別人「也是在為這個世界好」,要信任別人「也可以長成一個健全完
美的人格」。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想法,就是慈濟雖然看來在做很多事,但是幾
年來我仔細地觀察,覺得其實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希望在抗爭的人們
之間搭建橋梁,帶動愛與善的循環;這橋梁的文化,就是慈濟的文化。
「橋梁」是什麼意思?比如濟貧、教富,可以調和貧富之間的疏離、隔閡
。讓富人拿錢出來幫助窮人,並非易事,上人如果直接說:「有錢的人拿
錢出來,我們來幫助沒有錢的人。」恐怕沒幾人願意。所以他要有很多的
創意,設想一些方案、活動,讓有錢的人願意發心幫助沒錢的人,這就是
在搭建「橋梁」。
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文化,都在做同一件工作──「橋梁」!這個
橋梁的最終目的,其實是「教育」,也就是讓人心變得不再那麼貪婪、不
貪求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這個世界是我們可以歡喜去貢獻的,我們只要
拿所需要的一點點,夠生活就好。
換句話說,「教育」就是慈濟文化最核心的關鍵,我們可以看到上人引領
下,全世界有多少人在開發自己的創意──開發自己可以貢獻給世界的能
量。
今天在各位的畢業典禮,我願用最虔誠的心來祝福各位,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