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多個日子裡
回憶與成長
──慈誠懿德爸媽
《畢業特輯》

撰文/葉文鶯

孩子,我該如何愛你
在這一千四百多個日子裡
當承擔一一化作甜蜜
離別已悄然到臨
孩子,我依然如此愛你


一名慈濟醫學院學生出車禍,嘴角輕微裂傷,經縫合後並無大礙。當天,
他的懿德媽媽接到消息,馬上從台北搭機趕往花蓮探視,她說:「就像是
我自己的孩子,我當然會趕來。」

「慈誠懿德會」成員就是這麼熱心,他們是證嚴上人遴選的一群教育志工
,平均每八到十位醫學院學生就有一位慈誠爸爸和兩位懿德媽媽,藉著例
行聚會和平常假日的不定期相聚,關心並協助多數離家求學的孩子適應環
境、發展自我。

為了勝任這項託付,儘管慈誠懿德爸媽的居住地多不在花蓮,但只要孩子
們需要協助或是給予意見,他們總會樂於伸出雙手。

隨著公衛、醫技系學生的畢業,陪伴他們四年的爸爸媽媽固然少了孩子們
呼長道短,可是他們相信:在學生心中,必然有一個角落是放著「慈濟」
的。

相識的那一刻,他們說的最多的,是「感恩」;而驪歌輕唱的時節,他們
最想說的,是「祝福」。

有緣方成一家親

原本渴望離開父母追求獨立,然而慈濟醫學院第一屆新鮮人一開學就遇見
這群慈濟人,順理成章地成了他們現成的兒女。

多出幾位長輩的關愛,有人道是親切溫馨,因為刻意要找個乾爸或乾媽也
沒這麼便利,不過也有人覺得彆扭,甚至擔心被管的太多。

然而現成的爸媽,又豈是好當?歡喜的是承擔責任本身,擔心的也是上人
所賦予的責任重大,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

慈誠懿德爸媽與學生的搭檔,就年紀而言,不見得每一對都像是父母子女
的組合,正因為如此,這一群爸爸、媽媽才更相信「緣分」。李明齡說,
當時一班五十個學生分成五組,五組爸媽手裡各拿著不同的五本書,由學
生派代表抽籤,抽中哪一本書名就決定跟哪一組爸媽,其中多少帶有幾分
天意,所以特別覺得有緣方成一家親。

說到成為一群大孩子的媽媽,李明齡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插曲──一天,幾
個公衛系學生代表學校到台北參加籃球競賽,她陪他們搭計程車前往選購
體育用品途中,孩子左一句媽媽、右一句媽媽,聽得計程車司機禁不住好
奇:「怎麼這麼年輕就有這麼多個大孩子﹖」

聽完李明齡解釋「懿德媽媽」的角色和功能,大家一路說笑,這位年輕的
司機也很興奮,當這群「真假母子」下車時,他說:「那我今天可不可以
當一天的『懿德哥哥』,這一趟不收錢﹖」

受寵若驚的孩子們,向來只聽過計程車司機感於慈濟委員的辛勞而免費搭
載,而這回竟親眼見識到志工媽媽的魅力。

在成為醫學院學生的懿德媽媽之前,大部分的人都擔任過護專學生的懿德
媽媽,所以她們早已習慣被很多孩子稱呼「媽媽」,只不過誠如許麗華所
說:「護專與醫學院學生無論在年齡、個性和成熟度方面都不相同,加上
搭檔的伙伴多了慈誠爸爸,剛開始確實要多花一些時間才能找到著力點。


至於初出茅廬的慈誠爸爸,則多半憑著已為人父或曾與慈青接觸的經驗,
儘快適應從「師伯」到「爸爸」的角色。施啟智說,和這群大孩子實際相
處以後,覺得自己的角色是「亦父亦兄」,可以認真地大談想法,也可以
換裝下球場、看電影或結伴郊遊,壓根兒就像朋友一樣。

紙紙家書藏溫馨

戴著黑框眼鏡的何瑞真看來有點嚴肅,實則個性活潑,據說學生時代挺會
玩,頗諳年輕人的想法,問她如何與學生相處﹖她的原則是──「關懷」
與「尊重」;舉凡學生的生活起居、身體健康、功課和興趣各方面,她關
心卻不嘮叨。

除了見面、打電話之外,幾乎每個家族的爸爸媽媽都還藉寫「家書」,分
享好的文章、觀念以增進情感,可見慈誠懿德爸媽的用心良苦。

何瑞真說,她平均每學期會有兩個晚上,為家族八個孩子和自己的兩個孩
子寫信,往往一坐下來就到次日凌晨三、四點才完成。當十封信寄出後,
不管孩子們有沒有回信,她始終相信「收信的人一定很快樂」,只要目的
達到就好。

振筆疾書的經驗,洪若岑也經常為之。她的女兒感受到醫學院的大哥哥、
大姊姊在媽媽心中佔有一席之地,有時會吃味地說:「又在寫了!」

「大一時,孩子們都住校,打電話到宿舍不方便找人,寫信有時候又嫌太
慢,有的孩子雖有叩機,可是沒什麼要緊事打叩機也不太好,後來有的孩
子申請外宿,倒有了與他們方便聯絡的管道。」常聯絡、多關心,是許麗
華與孩子們培養感情的基礎點。而在學期初,她的例行工作是打電話給家
長,自我介紹、留下地址和電話,希望與家長一同關心孩子的成長與學習


洪若岑在這方面更加用心,她甚至親自做家庭拜訪,即使是家住中南部的
學生,她仍會利用南下的機會順道拜訪家長,聽聽父母口中的孩子,看看
他們的成長背景和環境,進一步了解學生。很多父母擔心孩子遠到花蓮求
學,不知道是否一切平安,洪若岑的出現正好可以令家長放心,有的家長
甚至說:「你們去看我們的孩子,比我們去的還勤!」

吾家有子初長成

慈誠懿德爸媽雖然都熱愛慈濟,可是在與學生相處時,他們只善用慈濟的
環境和資源幫助學生學習、成長,儘可能不讓學生有「開口、閉口都是慈
濟」的刻板印象。

為了不讓學生感受到溫情壓力,例行聚會之外的見面,許麗華往往讓孩子
們主動提出,由他們自訂見面時間、地點和方式。四年期間,孩子們會主
動要求隨她訪視照顧戶,也偕同家人參與慈濟所舉辦的戶外聯誼。

許麗華說,她很高興學生有心來了解慈濟委員的工作,更可貴的是在他們
自願服務的過程中,還感謝有她這位慈濟媽媽,他們說:「因為跟媽媽出
門就有機會服務別人。」

「我希望他們接收到別人對他們的關心,日後也能隨時隨地把握機會關心
別人。有心當志工,不必一定到慈濟,甚至不必掛著慈濟的名義,就近加
入其他團體也很好,只要把慈濟的精神用進去。」許麗華希望孩子們把「
助人」,視為隨手可做的事。

何瑞真說,孩子們偶爾相約北上找爸爸、媽媽,他們也會安排一些有意義
的戶外活動,如參觀三峽李梅樹紀念館、祖師廟及教養院等,「我希望他
們看看慈濟以外的世界,例如在李梅樹紀念館,孩子們可以從這位畫家的
作品中,看到台灣早期社會的純樸面貌,以及一個成功的畫家如何獲得肯
定,而他的子女又如何用心地保留父親的藝術心血。」此外,何瑞真也會
利用返回慈濟醫院擔任志工期間,邀請孩子們於課餘同行居家訪視,從各
種不同的人生際遇中去體會。

施啟智也提到,有一回他們去一家慈濟人長期關懷的教養院,當學生看到
身心缺陷的孩子或躺或坐在小床裡,與世間缺憾靠得很近很近的時候,也
會不由自主生起一股震撼!

「參觀慈善機構可以啟發學生的愛心,讓他們了解只要他們願意,也可以
對那些人伸出雙手。」那次,一位學生試著給院童餵食,有經驗的爸媽在
一旁引導他,原本僵硬、顫抖的雙手才逐漸平緩順手,當院童突如其來地
投懷送抱,學生先是驚慌錯愕,不久也緊緊地抱住那個有缺陷的小孩。

洪若岑和同家族的爸爸柴彭年也曾跟孩子們分享參與國際賑災的見聞,或
者帶他們到樂生療養院、骨髓捐贈宣導會場。「孩子們到了街頭拿著傳單
向人介紹時,才發現這項工作並不容易。」很多事情,學校裡學不到,別
人也教不來,唯有靠自己多體驗。

慈誠懿德爸媽認為,在孩子們求學的四年當中,他們所做的不過是「陪伴
」,但所獲得的自我成長比付出的還要多,特別是讓多數人提早經驗「吾
家有子初長成」的滋味。

靠近年輕不落伍

李明齡說,她從醫學院孩子身上了解年輕人的想法、習慣的表達方式和用
語,當她偶爾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脫口說出那些屬於年輕人的用語時,孩
子還會表示她這個老媽挺跟得上時代,無形之中也助長了親子溝通。

李明齡認為,現在的青少年勇於表現、有自己的想法,為人父母應多了解
,即使有不錯的想法想建議孩子,也要言之成理才可能被接受。

問她當懿德媽媽最大的收穫,她笑說:「我只生一個孩子,每到值得慶祝
的生日或是節日,以前一個孩子只有一種表現,現在有這麼多孩子,我常
看到他們『集思廣益』一起表現!」在這位懿德媽媽身上,甜蜜勝於負擔


原本管教孩子稍嫌嚴厲的洪若岑說,是在成為懿德媽媽之後,才察覺以前
對自己的孩子要求過於嚴格,「後來我發現我對別人的孩子態度很好,對
自己的孩子卻是稍有不對就責備,所以也做了修正。」

在與醫學院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儘管有些孩子不擅表達情感,但偶有身體
不適時,孩子們總積極提供保健資訊,令她覺得貼心極了!

多多祝福少擔心

畢業前夕,施啟智利用家族聚會跟孩子們談及進入社會的應對進退之道,
他認為大學生想法比較單純,但是社會現象形形色色皆有,在這樣的環境
之下,如何穩住自己是很重要的。

「多祝福、少擔心!」何瑞真說,醫學院這群經常被祝福的孩子本來就很
優秀,而且對於社會現象、國際資訊等等也知道蠻多,應該可以在這個多
元化的社會順利邁開腳步,即使踏出校門,慈誠懿德爸媽還是願意分享他
們的憂喜哀樂。

前後帶過護專、醫學院約八屆的孩子,何瑞真認為孩子們畢業之後,關懷
才正要延續,她相信和自己有緣的孩子自然會來到身邊,慈誠懿德爸媽只
要隨分隨力,就能讓這分愛細水長流。

「初步出大學校門的孩子,我希望他們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在工作中
不忘陶冶身心、培養正確的人生觀,用愛與關懷對待他人,對家人也不要
疏忽,有好的藝術文化活動,不妨多聽、多看、多學習。」何瑞真說。

把每一次聚會照片都做成檔案,而且利用彩色影印讓家族的爸媽和孩子人
手一本的洪若岑說,這是一本共同的回憶,裡頭有她想跟家族分享的心得


* * *

在全省小學校園裡,不乏愛心媽媽維護小朋友上、下學安全,以及教室清
潔、上課秩序等等,然而到了大學,仍設有愛心爸爸、愛心媽媽制度,與
校方和家長共同輔助學生成長,恐怕是慈濟醫學院才獨有的特色!

從這裡可以見到證嚴上人辦教育的苦心,而細細反芻這一千四百多個日子
裡,沒有朝夕相處,卻時刻關心學生的慈誠懿德爸媽,他們的愛,就不是
言語所能形容的了!

line3.gif (1618 bytes) line4.gif (1736 bytes) line6.gif (1718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