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
◎撰文/馬來西亞編委志工群
懷著惶恐的心情,我們戰戰兢兢,不敢大意……
看到每期月刊逐漸成形,心裡真有股想大呼一聲的輕鬆快意。
馬來西亞《慈濟》月刊創刊滿周年了!
這一年,好多人都失眠了!白天,編委志工們忙著各自的工作;夜晚,還
得騰出時間記錄慈濟裡的感人點滴。
以前,總是他們寫別人的故事;這一次,他們要和大家分享屬於自己的心
情。聽!這群委志工怎麼說……
草創時期的黑色記憶
撰文/周勤賢(主編)
慈濟的第四個十年,將是全力發展文化志業的年代。為了讓慈濟的點點滴
滴,得以流傳久遠,成為大馬地區淨化人心的源頭活水,一年前,馬來西
亞分會負責人郭濟航決定創辦馬來西亞《慈濟》月刊。
一年匆匆逝去,《慈濟》月刊從最早由我一人主編,到現在有十位編委志
工,頁數由十二頁增加至二十八頁,發行量也由四千份增至七千份了;內
容更由原先以英文為主,轉變為中文月刊和英文季刊。
創刊之初,我心裡還未完全準備就緒,卻已匍匐於文字堆中。從企畫開始
,一直到邀稿、催稿、改稿、寫稿,都需一手包辦。有時還得背著相機,
記錄每一項活動的精采畫面。
常常為了準時讓月刊出版,往往要趕工到三更半夜,然後花上一個星期左
右的時間,在午夜過後到美編店裡(美編晚上十一點過後,才有空檔為《
慈濟》月刊排版),用「有問題立即修正」的方式,忙到凌晨三、四點。
就在一切漸上軌道,第八期的企畫工作剛剛決定時,母親卻不幸中風,每
天除了跑醫院、忙工作外,月刊的編輯任務更是閒置不得。這突如其來的
變化,使得我情緒十分低落。
背負著沈重的壓力,本想請長假,卻又不知道編委工作有誰可以承擔(因
為許多編委都是沒有相關經驗的志工),終於,我還是打消了請假的念頭
。就這樣寫稿、催稿、拍照、半夜找美編的日子,仍舊持續。如今,回想
起那段日子,還真是心有餘悸。
而今,在編委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切終於漸入佳境。只求能以一分平常心
編好月刊,但求菩薩給我更多的智慧、勇氣和力量,繼續承擔這份工作;
未來,也寄望有更多人才一起投入。
身兼數職的「超人」
撰文/黃芝靈(記者)
第一次成立編委會的地點,是在大馬日本協會為慈濟馬來西亞洗腎中心籌
款的活動場地;靠近發電機的一角,就是我們開會的地方。
有人輕聲問周勤賢師兄,編委志工是否就只有四位?他笑笑地點頭。我趕
緊看看他給我們的工作分配表,偷偷地左右一瞄,天呀!我們都是身兼數
職的「超人」──又是記者,又是編輯,還得負責打字校對。而周師兄更
得充當跑腿,負責送稿給美編、製版廠和印刷廠。
在大家戰戰兢兢地「用功」下,馬來西亞《慈濟》月刊創刊號終於出爐了
!封面是大海上的小帆迎向朝陽,彷彿跟我們說要有信心、毅力和勇氣來
承擔這文化志業。雖然大家總是忙著趕稿、催稿,日子忙得透不過氣,但
心裡總是蠻踏實的!
回首這一段時光,心中只有深深的感恩,我與月刊有著一分深厚的情誼,
她的成長,帶動了我的成長。因為她,我看到社會溫情的一面;因為她,
我感恩所有慈濟人的大愛;因為她,我找到了自己柔軟的心。
當截稿的日子逼近時
撰文/邱苑妮(記者)
猶記得那是加入慈濟後的第四個月,周勤賢師兄的一通電話,讓我得以用
一支生澀的筆,用文字記錄慈濟歷史。就這樣,我搖楫而來,與大家開始
了每月一次的文字相遇!
文字對我而言,已不再是大學時代寫詩時期的風花雪月,取而代之的是善
用心中與筆端的力量,步步紮實地將慈濟的美善事蹟與精神理念傳遞予讀
者。也因為負責的是慈善版,更讓我心中時時記取要用一顆文學的心去悲
憫眾生的苦,藉由報導人間情事,傳播善的種子,給讀者帶來啟發與省思
。
文字工作需要時間完成,撰寫篇篇血淚交織的故事,更需要將情緒充分地
融入其中。在力求遣詞用字美善真實的同時,卻又得顧及篇幅的長短適中
。而靈感這種東西,往往稍縱即逝,有時上班當兒,突然文思泉湧,卻只
能待休息時間一到,才能放下手邊的工作,記錄瞬間的感覺。
遇到文思枯竭時,更是苦不堪言。那種抓破頭皮、絞盡腦汁,仍寫不出一
個字的感覺,特別是截稿日迫近時,一顆心揪在那兒,總要等到成功完稿
,懸宕的心事才得以完全放下。
譯出般若智慧
撰文/黃時好(翻譯)
去年初,周勤賢師兄正在籌備出版馬來西亞《慈濟》月刊時,邀我加入筆
耕隊翻譯及打字工作,當時我可真是又驚又喜,立刻答應了。驚的是,中
文根底那麼淺薄,不知可否勝任這定期急速的任務。喜的是,我終於有機
會圓滿在心底許下已久的心願!
記得我初入佛門,在報章上閱讀佛學版時,總覺得佛陀的法語運用在日常
生活中,會讓我們清安自在,受惠無窮。因此就開始摘錄「佛心慧語」,
也在心中期許著,來日等我退休後,閒暇無事時,把這些深具意義的話翻
譯成英文,讓接受英文教育的親朋,也能品味到佛法的芳香。
這一年來,從打字、翻譯的工作中,我更加深入地去體受每一字、每一句
的真實義,從中感受人間的坎坷,體認到能擁有生命的使用權是何等的福
報。因此,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更能放下「自我中心」的傲慢意識,
也催化了如何在不如意時盡快扭轉心境。
建構一個美麗的畫面
撰文/李平合(美編)
讀著慈濟人的手稿,皺摺的信紙上寫滿了對人生無限的感恩。在每一段援
助個案紀錄中,慈濟人以真誠的筆觸,留下一頁頁動人心弦的篇章。
隨著文字,我藉著電腦試圖建構一個令人歡喜的設計。有時在凌晨對著發
亮的電腦螢光幕獨自發呆;有時是一群人在旁邊焦急地等著。等什麼呢?
就是那份二校稿呀!大家拿到二校稿,又開始目不轉睛地瞧。我只有在一
旁猛念佛號,祈禱別再出錯了!
懷著惶恐的心情,我戰戰兢兢的工作,不敢大意。在周勤賢師兄的護航下
,我們看著每期《慈濟》月刊逐漸成形,心裡總有股想大呼一聲的輕鬆快
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