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心
寫在慈濟月刊「竹林禪話」專欄前
《竹林禪話》

◎撰文/惟法

筆耕是文字記錄的歷史傳承,
身耕是信解行證的具體表現,
心耕是經體悟後的銷歸自性,
深耕是塵緣佛事或佛事塵緣。


一九九八年春季精進生活營,頃於美國分會靜思堂圓滿結業,我參加了這
次營隊,並擔任「小隊輔」的任務。每次活動我最喜歡的就是學員的「心
得分享」,因為,那是最佳的體悟、最真實的報告,也是一種現身說法。

有一位從外州來的學員,她進入慈濟的時日雖然不長,但她很認真地參與
並研讀了上人的《靜思語》,及請了許多上人的著作,發現慈濟世界實在
很美。不幸的是,過了一陣子,卻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她心中想「慈
濟人不該是這個樣子!」因此而信心動搖,想要退轉。後來再思考:不對
啊!上人的法並沒有錯,是「人」做錯了。

佛陀也曾特別叮嚀弟子要「依法不依人」,好在這位學員能及時省悟。

學佛是要經由日常的人、事、物及時間的變化中去體會「生命無常」,由
環境敗壞的過程裡去體悟「國土的危脆」,而升起對「生命的價值」及「
人生的目標」的重新評估。經上也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也就是要
「見微知著」。慈濟的「人間菩薩道」,更是要我們時時用心、事事用心
,並且要左肩擔「如來家業」,右肩擔「慈濟形象」,中間是自己的「氣
質」,以期達到「理事圓融的智慧」。

在慈濟世界裡,許多人都能以心轉境,時時保持快樂的心情。之所以能不
隨境轉,就是在於心存善解、包容、感恩,時時起智慧觀照,抱著「菩薩
遊戲人間」的態度來做事,凡事不計較、比較,自然與人相安無事;能夠
如此,則身體再辛苦勞累,心靈也會覺得歡喜。只要我們大家都自願地當
上人的「用心弟子」,這樣的話,不但自己成就了,上人也不那麼勞累。

我們慈濟有兩本大家非常熟悉的書,一本是證嚴上人的《靜思語》,一本
是《慈濟》月刊。前者是「愛」的教授;而後者雖說是刊物,但它卻記錄
了許許多多慈濟人「愛」的實踐,將它說成書也不為過,我深信有非常多
的人是經由這兩本書而進入慈濟的,尤其是月刊中每月的「隨師行記」—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上人行腳時的隨機開示,給人極深的省思與覺悟,
是慈濟人的每月必讀。

《慈濟》月刊是一本勵志清心的刊物,常常予人一種親切感,像一個交往
多年的老朋友,有如「心靈交流道」所敘述的:「心煩時開臆解悶,失意
時驅愁釋懷,字裡行間,有歡笑、有溫暖,句逗篇章中,有真情、有大愛
……」;有如月刊封面所示:「慈濟是為淨化心靈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
砥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裡面篇篇是好文章,尤能讓大家發起內心的
共鳴,及激發大愛的精神,它的功能是舉足輕重的。

我之所以開始投稿之因緣,是因為上人賜給我的法號是「惟法」,再加上
「慈誠隊員」號稱「護法金剛」,因此希望能借月刊之一角,以一個在慈
濟世界裡學佛人的心聲,闡述我們慈濟的精神與理念;故「竹林禪話」篇
篇文章,不離闡揚「慈濟法門」之大意,希望能讓大家看到「慈濟法門」
的真精神,不要被「化城」所迷惑,障在人情事故當中,真正做一個上人
的「用心弟子」。

更期望全體筆耕的同修們,能藉著這隻「筆」的因緣,為文字記錄的歷史
作傳承、以「身耕」作信解行證的具體表現、以「心耕」作體悟後的銷歸
自性、以「深耕」作塵緣即佛事、佛事即塵緣;並且以感恩心廣結善緣、
積福修德,在人間路上來去自如!

寫於洛杉磯慈濟美國分會

line3.gif (1618 bytes) line4.gif (1736 bytes) line6.gif (1718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