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畫/葉文鶯、李委煌 撰文/李委煌 
     
    台灣社會愈來愈多自成一「家」的老年人被遺忘在角落;獨居老人孤死事 
    件,至今仍不斷地發生…… 
     
    孤單無助──對部分獨居老人來說,是揮之不去的必然。儘管缺乏家人的 
    支持,但社區鄰里間有沒有可能「不獨親其親」,使獨居老人也可以獲得 
    親情的慰藉?而民間社福機構和政府福利政策,亦是否能夠整合人力、財 
    力,提供物質與精神的全面照顧? 
     
    近來,證嚴上人呼籲「社區族群化」,便是希望人人跨出家門,關懷社區 
    內的左鄰右舍;有事相互幫忙,沒事坐坐聊天,打破現代社會的疏離感。 
    如此一來,即使仍有老人獨居,至少並不孤單。 
     
    針對獨居老人的問題,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只是初步,緊接著是積極協助他 
    們與社區打成一片,開發志工為老人服務、帶動全民敬老愛老的風氣,甚 
    至看重老人資源,讓他們也有機會持續發光發熱,甚至進一步去服務其他 
    的老人。 
     
    誠然,老人並非只是一群需要社會資源的弱勢族群。很多老人依然不斷創 
    造生命價值,多方面吸收新知、發展興趣;他們提早規畫老年生涯,把握 
    為人群付出的機會,甚至達觀地預囑身後的大體布施,善用人身使用權。 
     
    由此得知,即使邁入老年,只要有適切的生活規畫,依舊可以過得坦然、 
    自在。而對於一些缺乏照料、孤苦無依的獨居老人,則希望藉由社區鄰里 
    的相互照顧,使他們不致有所匱乏。 
     
    獨居老人問題的浮現,不單純是老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與責任 
    。但願大眾所普遍投注的這分關心,不若乍現即凋的曇花,在聚焦之後, 
    更著眼於一顆恆持的平常心,時時關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