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倩蓉 
     
    從社服志工的居家關懷、 
    公衛室護士的居家護理, 
    到日間照護暨護理之家的開辦, 
    儘管照顧對象不全是針對老人,但對高齡人口居多的花東地區來說, 
    不啻開展了多元化的老人照護模式。 
     
    社服室── 
    例行居家關懷 
     
    「趙爺爺,胡爺爺,我們來看你啦!」 
     
    寧靜的午後,絢爛的陽光照在花蓮美崙山上的一所民宅內,更顯出庭院內 
    慵懶的氣氛。 
     
    慈濟醫院社服室明月師姊隔著外牆向屋內大喊:「爺爺啊,我帶小朋友來 
    看你囉!」五、六位慈青志工在身後引頸等待著。 
     
    半晌,七十多歲的趙爺爺才從屋內慢慢地走出來,一見到明月與身後的一 
    群年輕人,他開心地笑說:「唉呀!你們來啦!」另一位八十多歲重聽的 
    胡爺爺,還在屋內呼呼大睡,渾然不知外頭開始熱鬧起來了哩! 
     
    慈院社服室例行的居家關懷裡,老人個案佔了不少。民國八十二年,台灣 
    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後,以年輕人口嚴重外流的花蓮地區來說,六十五歲 
    以上的老年人口便達到總人口的百分之九至十。加以近年來社會結構轉向 
    以小家庭及雙薪家庭為主,老人不是獨自居住,就是鎮日守著空屋等待子 
    女下班、放學。 
     
    患病老人在缺乏子女照護的情形下,小孩照顧老人,或老人照顧老人的情 
    況,多有所見。 
     
    趙爺爺與胡爺爺便是老人照顧老人的一個例子。 
     
    先前,趙奶奶因腦中風而癱瘓臥床時,換尿片、抽痰及翻身的日夜工作, 
    全落到了患有高血壓的趙爺爺身上。心力交瘁的趙爺爺,有一天將一堆安 
    眠藥磨成了粉,想要與老伴同歸於盡,反倒是臥病在床的趙奶奶堅決不肯 
    ,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定期前往協助趙爺爺作護理工作的慈院公衛護士知道這個情形後,趕緊照 
    會社服志工前往關懷。如今,趙奶奶已過世,只剩下與趙爺爺長期住在一 
    起的忠實部屬胡爺爺,和他相依為命。 
     
    公衛室── 
    定期居家護理 
     
    為解決慢性病患者長期照護的問題,民國七十八年慈院公共衛生護理室成 
    立後,便擔負起定期居家照護的工作,為出院病患作後續性的居家訪視與 
    追蹤服務。 
     
    拎著一袋家屬委託代購的病人專用營養食品,正準備出發去探視病患的公 
    衛室護理長莊志華表示,居家護理的個案老人占蠻多的,其中又以腦中風 
    的老人居多,需要鼻胃管灌食者,公衛護士會定期去為他們更換鼻胃管。 
     
    「居家護理對老人來說很方便,所以老人會期待我們去。他們只要付一百 
    多元的車馬補助費,就省去奔波醫院之苦以及交通費;且最重要的是比較 
    方便、安全,對病患家屬來說,不必陪伴就診,就可以兼顧老人與家庭。 
    」 
     
    居家護理的過程中,公衛護士不僅是教導家屬學習簡易的護理工作,如更 
    換鼻胃管、導尿管、復健及衛教等,也由於家屬的信任與依賴,他們常會 
    絮絮叨叨地對著護士訴說著心裡的煩惱啦,家庭的近況等。 
     
    帶著真誠溫暖笑容的護理人員,在耐心傾聽對方的困境後,若有需要協助 
    的地方,也會轉介社服室的志工前往作居家關懷。 
     
    當病患家屬由於照護上的不便,想將老人送往安養院時,公衛護士也會提 
    供他們安養院的資訊,主動為他們篩選過濾一些未立案或是照護不周的安 
    養機構,以免產生更多的問題。 
     
    不過,居家照護也會面臨一些困境。像是有的老人與子女相處不是很融洽 
    ,形成子女對老人半遺棄的狀態,連居家照護的車馬費也不太願意替老人 
    付。這時公衛護士可能就必須多花一些時間來作協調的工作。 
     
    另一項困境則是家庭主要照護者的不能連續性,連帶影響照護品質。居家 
    照護有一項重要的目的是訓練家屬持續照護;但是有的老人今天住大兒子 
    家,明天改住二女兒家,這種輪住的方式,無法有固定照護者的家屬,也 
    無法專心地學習如何照護病人。 
     
    像是一位六十多歲中風的老婦人,本由小女兒照顧,但一遇到工作繁忙時 
    ,照護的責任就落到嫂嫂身上。「雖然大嫂沒有女兒這麼細心熟練,但只 
    要是願意照顧,我們也覺得很好。」莊志華說,就怕有些照護的家屬本身 
    學習意願不高,只依賴護理人員到家中作護理工作,讓護理人員在返回醫 
    院後仍會擔心萬一患者有狀況,家屬如何照顧得來! 
     
    輕安居── 
    日間照護暨護理之家 
     
    從公衛護士的居家照護到出院關懷計畫、加強地段護士訓練、成立病友聯 
    誼會……慈濟醫院的服務不斷延伸;而有鑑於老人長期照護的需求性與重 
    要性日益增加,為了建構多元及完整的長期照護系統,並配合七月一日起 
    衛生署所展開的「老人長期照護計畫」,慈濟醫院七月份開辦的「日間照 
    護暨護理之家—輕安居」,更是銜接了居家照護與住院的缺口。 
     
    位於慈院三樓的「輕安居」,目前共有日間照護病床十五床、護理之家病 
    床二十床,空間獨立,採光良好,動線設計流暢,護理人員從任何一個角 
    度都能清楚地掌握到老人的活動情形;加上內部設計予以溫暖明亮的感覺 
    ,倒像是來到了休閒度假小屋一般,令人輕鬆自在。 
     
    輕安居主要的服務對象為需要長期照護的慢性病患者(傳染病、精神病、 
    失智癡呆患者除外),提供生活照顧、護理照顧以及復健服務等。此外, 
    為減輕小家庭負擔而設立的日間照護,亦貼心地提供經過改裝、方便輪椅 
    上下的交通車接送。 
     
    輕安居與一般病房不同之處,在於無任何醫療行為,而是以護理為導向, 
    並設有職能復健室與物理治療室,由慈院的復健治療師定期給予指導。不 
    過,輕安居的老人一旦需要看病,護理人員會協助他們掛號看門診及拿藥 
    ,家醫科醫師也會定期為老人作身體狀況的評估。 
     
    「我們希望提供的是生活機能的訓練與心理層次的照顧,也就是安排老年 
    人的生活。」護理之家護理長邱淑齡表示。 
     
    為了給老人一個輕安自在的環境,輕安居除了在硬體上力求舒適外,也特 
    別設計了一連串動靜態的活動,如影片欣賞、藝文教室(書法、繪畫、砂 
    畫)、泡茶下棋、由社工帶領作團康、健康操或是心靈交流。 
     
    輕安居希望帶給老人的觀念是:這裡是一個家,而不僅止於照護的意義而 
    已。當然,最終的目的還是期待老人在自己家中就能享有良好的身心照護 
    ,獲得最大的「輕安」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