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倪銘均
還好沒有在手心上畫眼睛,
也還好沒有調到輕鬆的單位,
更還好的是──加入了慈濟,
讓我在金門服役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對於曾經當過兵的人而言,當兵是讓一個男生蛻變成男人的重要階段;對
我而言,當兵更是一段值得感恩的歲月。
剛抽到「金馬獎」時,
還真有點難以接受,
繼而轉念一想,
那就在金門推展慈濟吧!
這一切,要從我的手心開始說起。
記得在新兵訓練中心的時候,有人說抽籤之前要把手洗乾淨,並且在手心
上畫個眼睛,這樣手就會長眼睛,不會抽到「金馬獎」。
當時心想:我寧可到一個很艱辛卻可以發揮生命良能的地方,也不願到一
個很輕鬆但可能虛度兩年的單位。所以那時候我沒有洗手,也沒有畫眼睛
,而是在手心上寫著──觀世音菩薩、慈濟、證嚴法師、發揮生命良能。
結果,就抽到了金門。
雖然是自己發願才抽到金門,但是抽到的那一剎那,還真的有點難以接受
。後來轉個念頭:既然是自己發願的,那就安心的在金門推展慈濟吧!我
連方法都想好了,到了金門之後,就請台灣的師伯師姑寄一些《證嚴法師
的慈濟世界》小冊子給我,然後利用放假的時間,挨家挨戶分送給商家(
因為那時我還不知道金門有慈濟委員)。想到這裡不知不覺便高興起來,
所以對於到金門當兵這件事也就覺得安然自在,甚至是期待。
第一次搭乘軍艦前往金門途中,感到特別興奮和好奇。當軍艦到達料羅灣
的外海,等待漲潮時,我登上甲板,看著前方不遠的金門島,想著未來一
年九個月即將在這裡度過,不知道這塊土地會在我的生命裡留下什麼樣的
烙印?
到達金門坐上軍用卡車後,正式展開了我的「感恩之旅」。卡車行駛在金
門的水泥路上,映入眼簾的盡是原野阡陌、田埂小路與古樸的閩南式建築
。在台灣,只有玉井和集集等地才看得到的綠色隧道,金門卻隨處可見。
三五成群的小學生騎車經過,還不時傳來幾聲嬉鬧笑語,好一幅動態的靜
謐祥和。才剛踏上金門,我就已經喜歡上她了!
金門高職慈幼社的成立,
猶如埋下了一顆種子,
隨著同學進入大專,
這顆種子也就萌芽了!
因為需要再一次的抽籤以決定分發的單位,我又抽到了外島中的外島──
北碇。北碇是在金門東方四公里海面的一個小島,島上只有阿兵哥和幾位
輪流看守燈塔的老伯;有一次半夜站崗,想起當初來金門的心願,即使在
島上的工作很輕鬆,風景很美麗,我還是不禁難過得哭了出來。我積極向
連長爭取進入操練嚴格的幹訓班受訓,以便有機會返回金門。
到金門後,也因緣巧合地聯絡上當地的慈濟委員李國銘。藉由參加訪視、
義診、監獄關懷、安老院探訪等活動,才逐漸了解慈濟在金門地區的推展
情形。接著,在孫曉嵐師姊家中的茶會上認識任教於金門高職的董瑪琍老
師,開啟了我在軍旅生涯中推動慈青的首頁,也播下慈青在金門的種子。
董瑪琍老師經常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慈濟的故事和訊息,學生們聽了都很
感興趣。於是她就替十位女同學報名參加暑期慈濟大專青年生活營。
當時有一件事讓我非常感恩。參加生活營所需的機票錢和活動費,對於金
門高職的同學來說是相當大的負擔。當我向屏東分會法明師父提到這件事
時,法明師父很慈悲,在功能組會議中向大家宣布,結果包括見慧師父、
九位功能組組長及蘭香師姑都發心要補助她們。
同學們自花蓮回來後,我就開始和她們討論如何推動慈青。為了能在她們
畢業和我退伍前在學校成立社團,我們加快腳步積極與學校教官、訓導主
任、課外活動組長討論。我想是因緣到了,我們剛好趕上最後一個社團的
名額,由於慈青是由大專學生組成,因此金門高職的社團就稱為慈幼社。
慈幼社成立的喜悅,讓我放棄了休假時間,利用每個禮拜三下午和同學們
分享參加慈青的心得。
有一次和慈幼社同學去安老院探訪,巧遇一位自台灣返鄉祭祖的金門鄉親
,他看到同學們關懷老人的情形,深受感動。於是寫了一封信給金門高職
的校長,短短數語,卻帶給我們莫大的鼓舞。
上人說過:「一根蠟燭沒有心就不能燃燒,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才有意義?
點燃的蠟燭會有淚,但總比沒有燃燒的好。」就像這些慈幼社的同學,都
能點燃心中的燭火,溫暖了自己也照亮了別人。
金門在民國八十六年以前還沒有大專院校,因此還不算真正有慈青。直到
第一批慈幼社同學畢業後,隨著社長慧君、副社長惜真分別考上剛成立的
高雄科學技術學院金門分部,繼續參加當地慈濟的活動,金門才算正式有
了慈青。而考上澎湖海專的姿媛,也繼續加入當地慈青的推動。
擔任軍中心輔員時,
我常透過慈濟
一起協助個案,
成效往往不錯!
除了協助金門高職成立慈幼社,在軍中我也擔任心輔員的工作,負責輔導
在軍中適應不良的弟兄。這個工作與我的個性及慈青的角色比較接近,所
以能夠勝任愉快。
擔任輔導工作的過程中,發現弟兄們的困擾係來自家庭因素,我都會透過
轉介,請慈濟各地
的訪視志工予以就近協助。如此,雙管齊下的方式,往往都有不錯的成效
。這時,我更深刻地體會到:有慈濟,真好!
我曾經在金門高職週會以「慈濟四神湯」演講。第一次聽到上人說「慈濟
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時,還有些納悶,覺得像上人這麼
有智慧的人,怎麼還講這些老生常談。但是,當我慢慢去體會這四個詞,
才漸漸發現其中包含了許多智慧。因為這四個詞讓我的軍旅生涯過得喜悅
、快樂而充實;也因為當兵的體驗,讓我對這四個詞,有了另一層次的思
考。在金門的收穫真的很多。我常想:為何我如此幸運?這或許與我時時
想要推動慈濟的發心有關吧!許多當兵的人都畏苦怕難,但是有一句話說
:「怕苦,苦一輩子;不怕苦,快樂一輩子」。所以,要勇於面對!
在金門,我不僅是當兵,
更是做慈濟;
回想這一切,
只有「感恩」二字足以形容。
當兵,還是可以扮演慈青的角色,只不過是穿不同衣服、換不同地方。而
且在推動慈濟的時候,還可以和當地的師伯師姑聯絡,受他們的照顧。雖
然我當兵兩年都無法回家過年,但是,我並不孤單,因為可以到金門的慈
濟委員家過年。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就有家的感覺和溫暖。
我在金門不只是盡國民的義務,更是完成慈青的任務;不只是當兵,更是
做慈濟。回想在金門的一切,真的只有「感恩」兩個字可以形容。
要感恩的人實在太多了。我的連長蔡清操,畢業於金門高職的他,也很支
持我推展慈青的工作。還有李國銘、楊秀珠、孫曉嵐、王民偉等四位慈委
員,金門高中李光明校長、金門高職的許經鴻老師、董瑪琍老師與訓導處
同仁、慈幼社的同學,以及和我一樣在金門服役的慈青,和所有在金門的
慈濟人。
記憶中的金門,有感恩的人、事、物及令人難忘的風景。來到金門,我曾
為金門天空的藍感動了好多好多次。那種藍非常清澄明晰,就像剛從顏料
擠出如新彩般的純淨無染。在透明的蔚藍表層下,彷彿後面還有一層深遂
的湛藍。藍中帶紫,朗麗深湛。
真的,還好當時沒有在手心上畫眼睛,還好沒有調到輕鬆的單位,也還好
加入了慈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