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彭靜梅 
     
    有人問她:「不識字,怎麼當慈濟委員?」 
    她哭了!卻也下定決心去當個老學生。 
    朋友勸她,換牙裝修門面, 
    她不肯!怕假牙咬不緊挽線, 
    便無法實現「挽一坪,捐一坪」的心願。 
     
    「老師,我拿筆比拿鋤頭還要痛苦呀!」就讀小學夜補校的莊罔會上數學 
    課時,對著講臺上的老師說。 
     
    幼年失學是莊罔會長久以來的遺憾,但也未曾想過可以怎麼彌補,及至踏 
    入慈濟,有人問她:「不識字,怎麼當慈濟委員?」回家後,她忍不住難 
    過地哭了,本想退轉,但她已發願要生生世世跟隨上人。 
     
    當晚,她向牆上掛著的上人法像哭訴。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上人對她說 
    :「妳那麼矮小,走在後面人家根本就看不到妳,妳要勇敢踏出腳步,走 
    到前面才是。」於是,她決定克服萬難讀書,好當一位勇猛精進的慈濟人 
    。 
     
    一償求學夢 
     
    為了更稱職地扮演好慈濟人的角色,年逾六旬的莊罔會於民國八十三年秋 
    進入北市吳興國小夜補校就讀,一償她的求學夢。 
     
    就讀補校三年中,莊罔會曾抱病上學而讓老師規勸她返家休養,但是她擔 
    心自己寫字慢,耽誤學習進度而拒絕返家。一直很在意沒能領到全勤獎的 
    她,兩次請假都是為了受證慈濟委員,平時上課她經常是第一個到校、不 
    遲到、不早退的乖學生,因此第一個學期就當選為模範生。 
     
    有一回考試,莊罔會為了忙慈濟事險些沒趕上,她擔心念了一學期若是缺 
    考,沒成績怎麼辦?不得已才搭計程車去學校。衝進教室後,大家看見穿 
    著藍旗袍的她,才知道她是慈濟委員。 
     
    驚訝的眼光使莊罔會愈加地求好心切,「事情不做便是,要做就要做得好 
    。」所以,被選為模範生的那一次,她要求自己寫致詞,雖然用的是注音 
    ,但仍堅持自己來。 
     
    快畢業時,老師想自全班同學中選一位代表畢業生上台致答詞,於是在黑 
    板上寫了五個講題,規定每人在五分鐘內演說完畢。當晚回家後,先生建 
    議她選「活到老,學到老」這道題,並和她一起擬講稿。後來,評選的師 
    長聽到她的演說時,還誇讚:「莊罔會好可惜呀!當初妳媽媽如果讓妳讀 
    書,現在校長就是妳啦!」就這樣她被選為畢業生代表。 
     
    畢業是象徵每位學子求學生涯的一座里程碑;特別是對於一群早年失學的 
    老人們,這分榮耀更是彌足珍貴,而能夠代表畢業生致答詞,其意義就更 
    加非凡了。 
     
    看著手中的畢業照,莊罔會有所感觸地講述他們這群老學生,當初到學校 
    時連拿筆都非常吃力,還得從ㄅㄆㄇ念起,三十七個注音,什麼是第二聲 
    、第三聲也弄不清楚。但是三年後,總算知道怎樣去查字典,怎樣到郵局 
    填寫單子、辦理提款或存款的事,也能夠看懂報紙上很多新聞。 
     
    樂施不知疲 
     
    「雖然我年紀很大,字又寫得不好,但我很會做事。我可以做得比別人多 
    。」莊罔會除了把握每次參與義賣活動的因緣,又跟隨慈誠師兄到台灣大 
    學回收報紙,還利用每天清晨,到街上的垃圾箱做資源回收,這樣持續了 
    三年,直到因腿部痼疾復發,才改以挽臉收入來作布施。 
     
    從小母親便授以挽臉的技藝,莊罔會和她的大姊常相互練習挽對方的臉, 
    或挽自己的腿,好試探力道的輕重和舒適的程度。 
     
    有一回下大雨,原本在家累著打盹的莊罔會,接到客人要她前去挽臉的電 
    話,精神為之一振,立即整裝前往。此景看在兒子眼裡,十分心疼,忍不 
    住勸阻她:「媽,妳別去啦!乾脆我給妳一百塊算了。」莊罔會說:「各 
    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並非我嗜財如命,那怕只是一百塊,好 
    歹也是善款的來源啊!」 
     
    朋友勸莊罔會換牙裝修門面,但她始終不願去換,是因怕假牙無法咬緊挽 
    線,不能再替客人挽臉。她表示從前若無母親傳授她挽臉的技藝,也就沒 
    法替人挽臉籌善款了。 
     
    有一段時間,莊罔會每星期都去服務腦性麻痹兒童。擔任志工期間她看到 
    一位二十多歲還不能說話,且需要別人照顧的病患,心裡更加感恩自己的 
    兒孫能夠健康地活著。 
     
    另外,莊罔會還特別喜歡提到在廣慈博愛院餵食老人的溫馨故事。其中令 
    她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位會唱歌仔戲娛樂別人的老太太。 
     
    老太太原本還能自己吃食,及至後來病情惡化,院方基於安全考量,不得 
    已只好將她的手綁起來。當時已不能言語的她,卻只喜歡莊罔會餵她吃東 
    西,因為莊罔會總會體貼、耐心地哄著她說:「阿嬤,妳要張口吃飯喲! 
    現在我每天都學唱戲,等妳吃飽了,我要和妳比賽唱一段,贏的人有獎品 
    喔!」就這麼幾句簡單的話語,讓一度不甚合作的老太太,再度張口進食 
    。 
     
    「遲來」不遲做 
     
    「上人一個弱女子都能做大事,而我年紀一大把了才發心行善,難怪上人 
    替我取『遲』(慈)來這個法名;所以,我要趁有生之年多做善事。」儘 
    管家人因不捨而勸阻,但莊罔會仍說服他們讓她簽下大體捐贈同意書。 
     
    當人結束一生時,最重要的不是獲得多少,而是付出多少。「捨得很快樂 
    !」莊罔會這麼覺得。她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存錢替慈濟買建設醫院的 
    土地,雖然挽臉所得不多,但她抱定決心「挽一坪,捐一坪」。 
     
    滿懷感動的生命,是豐富而精采的。當莊罔會體驗到愛的力量時,便決定 
    要永遠與它為伍。莊罔會以行善為樂,且樂此不疲,矢志要成為慈濟永遠 
    的志工、生生世世都要當一個快樂的慈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