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柯林頓緋聞案、高中女生為情墜樓自殺……每天翻開報紙,感情
糾紛層出不窮。人不能無情無愛,但是情愛沒控制好而有偏差,就會變成
煩惱、無明、迷惑的愛。
佛陀說,心的罪源來自愛欲,尤其是男女的愛欲。因為不斷渴求,所以感
受不到滿足;因為患得患失,所以憂懼難安。「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
」,從古至今,多少男女因而浮沈其中,甚至釀成自毀毀人的悲劇。
《法句經》:「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相對於一般男女之間渴盼被滿足的愛,是以慈悲為中心,也就是「無緣大
慈、同體大悲」的大愛。
大愛,是清澈無染,是不求回報的;儘管無緣無故,仍然願意盡己所能幫
助困厄匱乏的人,沒有地域之別,沒有種族之分,只是單純期望對方離苦
得樂。所以──
當我們知道,瑞伯颱風夾帶的豪雨,造成台灣全省多處水患、居民遭土石
掩埋、安養院的老人被迫暫遷……倉卒之間,他們也許沒有足夠的準備,
急需三餐和飲水的供應、慟失親人的關懷,以及後續的種種協助;
當我們知道,巴布亞紐幾內亞在海嘯中瞬間失去家園和骨肉的災民,需要
的只是斧鋸刀鏟,便可以運用大自然的樹木為樁、竹枝為牆、樹葉覆頂,
重建自己的家園;
當我們知道,居住在臨時草棚屋中的祕魯水患災民,幾片防水布,就可以
讓一大家子擋風雨、打地鋪;
當我們知道,大陸長江沿岸受洪澇侵襲泡在水中長達三個月的災民,幾斤
大米、幾件棉衣棉被,就能讓一個瑟縮在堤上茅棚中的家庭,安度寒冬。
……
於是,在台灣受災的每塊土地上,關注全省災情的慈濟人,在風強雨驟中
,快速而整齊地集結物資、人力,給予受困的民眾,一份熱食,一句關懷
;颱風一過,更動員千餘名慈誠、委員協助國軍,清理汐止地區垃圾泥漿
遍布的街道巷弄,並逐一慰訪災戶。
於是,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愛它培,澳洲慈濟人飛越海洋,將一袋袋價值
不到台幣一千五百元的建房工具,親手交到純樸災民手中。於是,在水患
後傳染病肆虐的祕魯災區,美國、阿根廷慈濟人自籌旅費,前往義診、發
放。
於是,在長江沿岸小小村落的河堤上,慈濟人看到價值不到台幣一千元的
米棉衣被,溫暖了簡陋茅棚中一個家庭的嚴冬。
這種愛,永不枯竭;這種愛,永不疲憊;這種愛,永不失落。因為甘願給
予,所以歡喜無尤;因為只求付出,所以永遠豐裕。
當人們不再計較於「我這樣對你,有什麼好處」「我可以得到什麼」取而
代之的是「我可以為你做什麼」「我可以給你什麼」時,會發現自己無比
富足;會歡喜於:有能力給予,是最有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