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志業1998重點回顧】 
    ◎撰文/楊倩蓉 
     
    慈濟骨髓捐贈中心終於在今年底促成了第一百例非親屬骨髓捐贈移植手術 
    ! 
     
    骨髓捐贈中心的成立,在亞洲起步雖晚,五年來卻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亞 
    裔骨髓庫,擁有近十七萬筆志願捐髓者資料,為國內外血液疾病患者帶來 
    更多生機。 
     
    去年十一月,成立免疫基因實驗室,延聘在國際間享有「血清學之父」盛 
    譽的李政道博士回台主持,致力提升國內白血球抗原檢驗水準。 
     
    明年元月,免疫基因實驗室又將成立臍帶血庫,為血液疾病療法增添新的 
    生機。 
     
    未來,慈濟骨髓捐贈中心龐大而豐富的資料,若運用在醫學或人類學的研 
    究上,將可為人類醫學的發展增添更多希望的曙光;而慈濟免疫基因實驗 
    室正是架構這些希望的橋梁。 
     
    多年前,有一位印地安酋長老遠來到李政道博士當時所主持的美國紅十字 
    會免疫基因實驗室,請求救救他罹患血癌的小女兒。酋長說,他已經找遍 
    全美骨髓資料庫,仍找不到與女兒的人類白血球抗原 ( Human  
      Leucocyte  
    Antigen,簡稱 H L A)相符的志願捐髓者。李政道博士告訴他:「若要找  
    到配型相合的志願捐髓者,必須從自己族人中尋找!」  
      
    酋長一聽,立刻在族人間召開幾場骨髓捐贈驗血活動,果然找到兩位與女  
    兒骨髓相符的捐髓者,順利完成骨髓移植手術。其後幾年,李政道博士皆  
    會收到這位酋長的謝卡。  
      
    這是慈濟免疫基因實驗室主任李政道博士至今仍津津樂道的真實故事,他  
    對於證嚴上人在台灣成立骨髓捐贈中心的決心與勇氣表示敬佩。「假如國  
    人沒有自己的骨髓資料庫,即使國外有四、五百萬筆志願捐髓者資料,也  
    很難配對得上;因為黃種人的抗原與白人、黑人不相同,一旦需要骨髓移  
    植,還是只有從黃種人當中去找。」  
      
    李政道博士指出,中國大陸志願捐髓者不過數千人,其他像新加坡、香港  
    等華人聚集地的骨髓庫也不過數千到一萬多筆資料,面對佔全球總人口四  
    分之一的華人,實在是杯水車薪!而慈濟骨髓捐贈中心於民國八十二年十  
    月成立至今,短短五年間,不僅召募了近十七萬名志願捐髓者,並促成了  
    一百例非親屬骨髓移植手術的完成,其中還包括三十多例跨國捐髓,顯見  
    慈濟骨髓捐贈中心的責任日益重大。  
      
    人類白血球抗原DNA分型法,  
    將使捐、受雙方的骨髓配對,  
    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準確率!  
      
    非親屬間骨髓移植手術成功與否的先決條件之一,是骨髓配型的準確度;  
    也就是捐髓者與受髓者的人類白血球抗原的配對檢驗愈精密,手術成功率  
    也愈高,而這也正是何以成立免疫基因實驗室,並邀請在國際間享有「血  
    清學之父」盛譽的李政道博士回國主持骨髓捐贈中心的原因。  
      
    以往慈濟舉辦的捐髓驗血大型活動,目前已改採小規模方式進行,每次約  
    一百支取樣,直接由慈濟免疫基因實驗室採用國際最先進的分子生物技術  
    ──DNA分型法,來檢定人類白血球抗原;而原本委由美國加州大學H  
    LA實驗室(UCLA)採用血清檢驗的樣本,也已回收九萬多支,重新  
    檢驗。「以往,國內非親屬骨髓移植手術的結果不如日本及歐美理想,其  
    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即是人類白血球抗原配型的問題。」李政道博士指出  
    ,儘管影響骨髓移植成功與否的因素很多,如病患身體狀況、疾病本身與  
    癌細胞的強度、年齡及治療藥物等;然而,捐、受雙方骨髓配型相符的準  
    確度,更是重要的關鍵,而「人類白血球抗原DNA分型法,使配對準確  
    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李博士強調,「親屬間的配對,有一個抗原不同沒有關係;但非親屬間的  
    配對,每一個抗原都要力求相符,移植手術的成功率才會高!」  
      
    技術的改善加上配對鑑定的更形精密,實驗室近幾個月來所促成的骨髓移  
    植手術,根據各大醫院寄回的資料顯示,受髓者術後恢復情況相當良好;  
    而國外前來尋求配對的患者資料,也從以往一個月不到一例,到今年下半  
    年度,每月平均都有兩到五例跨國捐髓手術。慈濟免疫基因實驗室發揮的  
    功能實不可沒。  
      
    「每進行一例手術就成功一個,這才符合效益!」李政道博士說,不但要  
    讓慈濟骨髓捐贈中心發揮「社會效益」,更要善用這為數可觀的血樣進行  
    其他研究。  
      
    前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王成俊也表示:「慈濟保存這麼多隨機  
    抽取來的血樣,除了提供骨髓移植配對之用,若能同時從事其他方面的研  
    究,像是基因及人類學,對人類將有莫大的幫助。」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耀昌更指出:「該中心還可以發揮的另一  
    個重要功能是供應血小板。」他表示,目前國內供應血液疾病患者血小板  
    的管道僅來自捐血中心的兩、三萬筆資料,由於人類白血球抗原相符的血  
    小板輸入病人體內的效果會更好,日後若能與慈濟骨髓捐贈中心合作,篩  
    檢出人類白血球抗原相符的捐贈者,勢必可以發揮更大的救人功能。  
      
    臍帶血移植排斥作用輕,  
    但龐大的冷凍成本,  
    對病患的經濟卻是一大負擔。  
      
    「基因治療,是未來實驗室發展的方向。」李政道博士表示,基因治療其  
    實是一門追本溯源的醫學科技,五年前,免疫基因在國外多作為研究一途  
    ,並不完全引用到臨床上,現在很多實驗室已將免疫基因可靠地應用在臨  
    床方面。  
      
    台大醫院小兒科副主任林凱信醫師表示:「所謂基因治療,就是分子生物  
    學的治療,目前血液疾病患者仍以化學治療為主,或求助於骨髓移植,將  
    來遺傳基因工程研究日益發達,勢必朝向基因治療方向。簡單地說,就是  
    將病人體內不正常的基因拿掉,再換上正常的基因。」  
      
    找出追本溯源的方法根治疾病,固然是醫學界長久以來努力的方向,不過  
    ,台大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耀昌卻認為,目前談基因治療還太早,「但  
    是成立臍帶血庫有必要儘早開始。」  
      
    治療血液疾病的方法,除了化學治療,還有骨髓移植,骨髓移植的幹細胞  
    來源,除了抽骨髓以外,尚可由週邊血及臍帶血取得。  
      
    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的捐贈者必須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來增加周邊血液中  
    的幹細胞,再如捐血般由機器進行血液幹細胞的蒐集。國內雖有醫院採用  
    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方式,不過,為慎重起見,李政道博士對於白血球生  
    長激素是否對捐贈者產生副作用,尚在觀察中。  
      
    「臍帶血則是取自產婦產後胎盤連結胎兒臍帶部位的血液,這完全是屬於  
    一種廢物利用,不過捐贈手續仍須徵求當事人同意。」李政道博士說明採  
    用臍帶血的好處是:初生嬰兒臍帶血幹細胞尚未完全成熟,排斥作用輕;  
    再者,自臍帶血所抽取的造血幹細胞,其密度是自腸骨抽取的二十倍,因  
    此,當臍帶血庫蒐集到五千至一萬份時,就相當於十幾萬人的骨髓資料庫  
    。  
      
    目前台大醫院與中華血液基金會已合作進行臍帶血的收集,明年初慈濟臍  
    帶血庫也將成立。李政道博士神情嚴肅地說:「檢驗工作要非常小心,因  
    為臍帶血不像骨髓移植,一旦配對相符還可請捐髓者做進一步檢查;臍帶  
    血資料一旦輸入電腦,醫師只要上網為病患找到相合者,臍帶血就送出去  
    了。」  
      
    雖然臍帶血移植方法看起來較骨髓移植便利,不過,李政道博士也表示,  
    臍帶血庫所需的冷凍成本相當龐大,根據今年第六屆亞洲國際骨髓會議報  
    告指出,將來病患得花費三十萬台幣左右,才能購買一袋臍帶血,這對患  
    者而言是一大經濟負擔。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無論骨髓移植或臍帶血移植法,都是希望讓病患獲得  
    更多生機,並非彼此替代,而是相輔相成。  
      
    ※  
      
    百年前,談起照相,有人以為那是攝人魂魄的東西;二十年前,還有「血  
    牛(即賣血的人)」進出醫院,因為一般民眾不敢捐血;同樣地,五年前  
    提起骨髓捐贈,多數人誤認為那是抽「龍骨水」而大驚失色;  
      
    原來,一切只是「觀念」而已!  
      
    從第一例捐髓者葉美菁小姐的無畏布施,為日後的「捐髓救人,無損己身  
    」立下最佳見證,捐髓風氣亦隨之打開。隨著慈濟骨髓捐贈中心志願捐髓  
    者的增加,國內的骨髓也開始送往全球各地,提供給需要進行骨髓移植的  
    患者。三十多例由捐贈中心送出的愛心骨髓,成了許多海外人士認識慈濟  
    、認識台灣的開始。  
      
    慈濟骨髓捐贈中心,這一個亞裔人最大的骨髓資料庫,最先嘉惠的是台灣  
    的血液疾病患者,其次是分布世界各地的華人,為此我們仍要呼籲:請挽  
    袖加入志願捐髓者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