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的時間
《社論》

邁入一九九九年,跨世紀的千禧年已近在眼前。隨著人們對未來世界的看
法和展望不同,一九九九也被附加不同的意義而成了神祕數字。

有人悲觀地認為,這是極度混亂的世紀末,物欲氾濫,大自然遭受嚴重破
壞,道德蕩然無存,犯罪手法翻新,貧窮問題益形尖銳。歡樂的表相背後
是空虛、孤獨與生存的壓力。

有人則樂觀地以為,這是充滿希望的年代,人們渴求性靈的提升,對於環
境危機已知反省挽救,提倡生活的儉樸節制,民主平等的思想不斷縮短人
與人的差距,社區至「地球村」的合作意識正積極凝聚。「愛」與「給予
」的情操和行動幾乎已形成風潮。

不管是樂觀或悲觀,我們知道許多問題不會立即消失,但我們也可以確定
,再艱難的環境都可激發生之勇氣,慈悲的力量自會尋來,撫平創傷與苦
痛,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懷,黑暗也變成光明。

這樣的事實千古來不斷重演,只是我們今天有更多的機會見證這一切。在
人事流變之後,其實我們可以把握人心不變的美好本質;在時間的想像之
外,其實我們可以只在乎當下如何活著。

從世俗的角度看,時間是線性的,分、秒、時、日、月、年飛逝,便已成
過去,我們面對的永遠是未來的數字刻記:二000、二00一……,我
們也一年一年地變老了。

從神聖的角度看,時間是循環的,死是生的開端,死亡稱為往生,生命只
是轉換形式而已;而捐贈遺體或器官的人,則孕育或延長了無數的生命。
如此循環不已,重要的已不是你、我、他各自形體的存在與消失,而是生
命需相互依賴滋養的訊息。

發願生生世世行菩薩道的人,更感覺到時間是永恆的。不論今天明天、是
老是少,我們必須不斷修習善念善行。既警惕時間只有在一呼一吸的這個
當下才能掌握,就不會憂懼未來,能時時自在。

而慈濟經驗給我們的啟示是,只有把小我的時間放在大我的時間內,善加
利用,時間才過得有意義、有價值,這就是時間的神聖性。

年關將至,證嚴上人又風塵僕僕地巡迴全省舉行歲末祝福,勉勵慈濟人更
加精進不懈。這年年的慣例﹝上人發給每人一元福慧紅包及慈濟三十三年
紀念幣﹞,讓我們記得的不是紅包的數字或是慈濟邁入第幾年,而是人間
菩薩如何不計較時間、心力的付出,只專注於前腳走、後腳放,及時行善

line3.gif (1618 bytes) line4.gif (1736 bytes) line6.gif (1718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