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愉的臉龐 | |||
《冬令發放特別報導》 | |||
◎撰文/彭靜梅 看著臨時搭蓋棚子底下正在忙著義剪、義燙的志工, 呂老先生尾隨跟蹤的目光, 也在鑽動的人群中忙得不亦樂乎! 在義診處,許多候診的照顧戶正等著檢查身體,戴著橄欖綠毛線帽的呂老 先生也在人群中。 黑色皺巴巴的臉,瘦削而乾燥,正因為瘦所以顯得個頭高,加上當時還算 硬朗的身體,比起鄰坐其他殘疾或病人,狀況的確給人較為放心的感覺。 偶爾,人們經過和他打招呼,他也會自然地回禮,沒一點兒扭捏或矜持, 神情很是爽朗。 許是有熟悉的人同來,又或許不只一次到過精舍來領發放物品,老先生看 似非常自在、習慣。候診的空檔,他閒散地四處張望,看到前頭臨時搭蓋 棚子底下正在忙著義剪、義燙的志工,尾隨跟蹤的目光也在鑽動的人群中 忙得不亦樂乎!而節慶歡愉的訊息,更在他臉上洩露出來。 受到精舍冬令發放現場熱鬧景象的影響,每個穿梭其間的人,似乎都感染 年節快樂的氣氛,交談的話語多、隔閡也減少了。 國語講得流利的老先生穿著灰夾克,如果沒有細問很容意讓人誤以為是老 榮民。事實上,現年六十多歲的老先生,是道地的泰雅族原住民,早年妻 子難產過世,後來與兒子同住。五年前,兒子因為酒後駕車不幸失事身亡 。 「我現在一個人租房子住,每月租金要兩千塊。」他和旁人閒聊,又說到 目前在蘇花公路的三棧地區擺攤子賣石頭,每月大概可以收入二、三千元 。雖然收入不多,但精舍每月發給他的米糧和補助金,卻對他的生活幫助 很大。 他平常以撿石頭為樂,再把撿來的石頭擺在攤位上兜售,一方面當作休閒 ,又可賺點生活費,總算是一舉兩得。對於這樣的生活,他覺得很自在, 因為過去雖然有兒子,但不學無術,反而令他困擾擔心。 也許因為原住民樂天的性格,老先生講述過去的同時,心情是平靜的。雖 然前陣子小腿因車禍受傷,又有些胃潰瘍的毛病,但他似乎不以為意,只 是安心地等著冬令發放這天,慈濟為他們所安排的節目。 信仰天主的他,對慈濟所給他的幫助,覺得很實際、很受用,他甚至向旁 人說:「真的,慈濟人對原住民的愛很大!」沒有阿諛造作,只是較先前 平靜的口吻加重些語氣,而且一派正氣凜然的樣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