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再顛倒看
《醫海慈航》
◎撰文/范毓雯

「我期盼在有生之年,再創另一次一百例!
而技術與經驗的傳承,更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慈濟醫院副院長陳英和肩負的使命感,
正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抬頭挺胸的契機!


可曾想過若連最基本的吞嚥、吃飯、行走等日常行為都需彎拱著身軀,會
是多麼不便?更遑論疾病加諸於身上的疼痛及心靈創傷所帶來的痛苦了。

宏祥近一百八十度的脊椎彎曲,
可說是世上前所未見的。


六十年次的陳宏祥,十四歲時被父親發現走路身體略駝的怪模樣,雖隔年
即由醫院診斷出是僵直性脊椎炎,止痛劑的服用略為減輕疼痛,但宏祥的
脊椎還是持續彎曲、僵硬。

就這樣看病、吃藥過了十三年,宏祥的脊椎嚴重彎曲到下巴緊貼著膝蓋,
陳爸爸既心疼又無奈地形容兒子當時的模樣,就像「煮熟的蝦子整隻拱起
來」──眼前顛倒的景物,雙手扶著牆壁、墊腳才能勉為其難行走,吃飯
需躺臥在床一口口餵食、吞嚥困難等,令人聽了真是難以置信。

一月二十日,宏祥在父親的陪同下,卻挺直腰桿出現在慈濟醫院舉辦的「
僵直性脊椎炎手術一百例病友聯誼會」。

締造這項百例手術佳績的慈濟醫院副院長陳英和表示,宏祥近一百八十度
的脊椎彎曲,可說是世上前所未見的。他自民國八十年施行第一例手術至
今所累積的百例病患中,有六位的彎曲程度達一百度以上,其中三位更遠
超過醫療文獻所記載;十六位為七十度至一百度的嚴重駝背;七十八位為
七十度以下的一般駝背。

聯誼會進行前,陳英和先為病友們進行門診。由媳婦陪伴前來的六十五歲
王清吉,與僵直性脊椎炎纏鬥了三十年的光陰。「只要聽說哪兒有良醫,
就帶爸爸去就醫。」王清吉的媳婦說,儘管四處求醫,病變還是造成王清
吉的脊椎彎曲到下巴距離膝蓋只有十公分,伴隨而來的則是胃潰瘍、呼吸
困難等併發症。

「僵直性脊椎炎除使身形躬曲變形,對內臟也會造成壓迫。」陳英和表示
,胸腔容積變小導致心肺功能變差,也會影響消化機能減退;因此病患大
都營養狀況較差,難見略有「福態」的病患。的確,眼前所見的病患個個
都是消瘦的身影。

陳英和說明,僵直性脊椎炎又被稱作「竹竿病」,是種主要侵犯脊椎,和
髖、膝、肩等周邊大關節的慢性疾病,漸進、陣發與破壞性的使脊椎僵硬
、肢體變形、機能減退,脊椎失去柔軟度而形如一根彎曲的竹竿,有時更
可能造成眼部虹彩炎、肺部肋膜炎及主動脈血管炎等併發症。

目前醫學研究只發現此病疑似與某種特殊體質有關,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患
者的血液中皆可檢驗出有HLA-B27的抗原。男性罹患比例是女性的
四至六倍,對男性而言,二十歲左右、當兵前後時期正是好發年齡。

「若清晨起床下背部感覺疼痛,稍作運動可緩解不適感,而此症狀持續三
個月之久,就有必要尋求醫師診斷,是否罹患了僵直性脊椎炎。否則患者
身體的脊椎關節、腰骨關節和髖關節等部位,會因發炎不斷被破壞而纖維
化、骨化,最後導致關節無法活動且呈現彎曲變形的僵硬狀態。」

陳英和表示,以萬分之六的發生率推算,台灣地區保守估計至少有一萬名
以上的患者,且由於僵直性脊椎炎發病的早期與一般關節痠痛類似,患者
在缺乏正確認知的情況下,未能及時就醫,以防止惡化,於是脊椎彎曲的
程度也較國外案例顯得嚴重。

運動可以維持關節靈活度,
是患者最必須養成的。


「沒有罹患此病的人是很難了解這種痛苦的。」吳惠月說出了病友們的共
同心聲。即使被告知手術治療將增加復原的可能性,患者內心仍需經過一
番激烈掙扎,因為被視為身軀命脈的「龍骨」,豈能輕易動刀?

為了克服心中對手術的恐懼,第一位接受陳英和手術的病患林春幸,花了
一年的時間不斷探詢、了解。

「會不會像月亮歌后李佩菁一樣,動了脊椎手術變成下肢癱瘓?」為了解
決患者的疑慮,陳英和總是詳細地與病人溝通病情與治療方式,並建議最
適當的手術療程。

陳英和說明,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手術有三種:單節椎板切骨術、多節椎
板切骨術、以及一九八五年發表兼具安全與效果的經椎弓椎體切骨術。林
春幸在民國八十年接受經椎弓椎體切骨術之後,一位接著一位慕名而來的
病患,也都是在恐懼不安的心理下,逐漸地建立起對這項手術的信心。

「當然,並非所有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都嚴重到必須動手術!」陳英和強調
需要接受手術的病患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只要靠藥
物治療,輔以運動療程,即可避免惡化。

「須以手術治療的情況有兩種:一是疼痛到相當程度且確實與某節被破壞
的關節炎有關;一是變形的脊椎經測量與正常脊椎相差四十度以上。」對
病患而言,矯正手術最重要的目的在於得到平衡的脊椎狀態,回復正常形
狀。

無論手術與否,運動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最必須養成的。因為運動可以維
持關節靈活度、增強肌力與活性,讓關節不易變形。其中,最理想的運動
是游泳,優點有三:第一、游泳是一種水療,最不會造成運動傷害;其次
、可運動到人體所有關節;第三、能鍛鍊背部的肌肉,幫助患者對抗脊椎
的彎曲。

因此,陳英和除希望病友定期回診,以掌握手術後的復原情況外,也再次
對病友耳提面命,要多運動、避免菸酒。

改變並非一夕之間,
卻真實發生在術後病患身上。


在病友聯誼會上,個子嬌小、笑容略為靦腆的林春幸,外表已不見任何異
狀,她目前在基隆市立療養院擔任臨終關懷的志工,這和過去未接受手術
治療前,因身形呈現六十五度彎曲,而自卑封閉、足不出戶的生活相較,
簡直是天壤之別。

「我再創的生命是陳醫師改變的。」林春幸輕聲細語地陳述這段內心最深
的感受,而她的復原情形更成為病友們最鮮明的例證。

改變並非一夕間,但卻真實的發生在每位手術後病患的身上。動完手術的
林朝榮繼續經營麵店生意,上門來的顧客不見過去傴僂身影的老闆,總是
好奇地問:「老闆換人了?老闆娘怎麼還是一樣?」再定神一看眼前不就
是老是被「孤 ㄟ、 孤 ㄟ 」叫喚的老闆嗎?林朝榮抬頭挺胸地向病友們敘
述在他身上所發生的「奇蹟」,在旁的林太太更是難掩內心的感動,直說
「我們的後半生是陳英和醫師賜予的」。

眼見平躺於床上的宏祥能自行以碗筷駕輕就熟吃飯的模樣,且逐日進步的
復健成效,陳爸爸長年的牽掛也總算放下了。

「有沒有變胖?」「有啦!變比較胖了。」聯誼會中,不時傳來陳英和與
病友間的對話。手術後消化機能的改善,身軀不再瘦弱不堪,且陳英和最
津津樂道的一句話就是:「開刀前大家都比我矮,開刀後每位都比我還高
。」喜悅的背後卻是醫師與病患共同走過一段苦盡甘來的歲月。

「我期盼在有生之年,能再創另一次的一百例;除繼續服務病人外,技術
與經驗的傳承將是今後投入的方向。」陳英和肩負的使命感,正是僵直性
脊椎炎病患抬頭挺胸的契機!

駝背嚴重度分級:

第一級 小於40度 輕度
第二級 40∼70度 中度
第三級 70∼100度 重度
第四級 大於100度 非常嚴重

僵直性脊椎炎手術100例基本資料

性別:男93人、女7人
年齡:18∼64歲
地區:花蓮8人、台灣其他縣市87人、海外5人
line3.gif (1618 bytes) line4.gif (1736 bytes) line6.gif (1718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