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院本月度過十三周年慶,這次院慶別具承先啟後的特殊意義,因為 
    慈院在今年由區域教學醫院,獲准升格為東部唯一的準醫學中心;而慈院 
    帶頭的花蓮玉里、台東關山與嘉義大林分院醫療網也已具體成形。 
     
    在跨入千禧年,展望二十一世紀醫療服務的高度要求之際,慈濟醫院勢將 
    面臨諸多挑戰。證嚴上人創辦醫院的初衷──讓東部居民享有和西部一樣 
    的醫療品質,仍將是慈院努力的標竿;而研究與提供醫學院學生臨床教學 
    部分,也同樣任重而道遠。 
     
    為了因應新格局新挑戰,慈院重新部署新人事新方向,在前人打下的堅實 
    基礎下,自我期許在發展尖端醫療科技、推動整合性醫療、深化社區醫療 
    、建立醫療資訊網絡等方面,皆能更上層樓。 
     
    慈濟醫療志業史開啟新頁,其實重要的不是誰在執筆誰在掌舵,因為同慈 
    濟其他志業一樣,全部皆是大愛領航。過去無數人以愛心和毅力投入奉獻 
    ,我們樂觀地相信,未來亦是如此。 
     
    在本月十四日的院慶慶祝大會上,我們聽到堅守工作崗位的員工以感性的 
    語氣說:「慈濟醫院像一件藝術品一樣,大家共同雕塑,雖然忙,但忙得 
    很高興。」又有人說:「慈濟的成長不會因為你我說不能而停止創造。」 
     
    這些有所體驗的話,散發出活力、希望和自信,這是一股源源不斷的動力 
    ,是慈濟所本的佛陀「慈悲喜捨」精神,眾多社會人士的護持,與醫護人 
    員的辛勤付出種種力量交織孕育而成。 
     
    從這個角度看,慈濟醫院是座沒有邊緣界線,累聚旺盛人氣的醫院,許多 
    人抱著服務的目的走進來。專業醫療工作者胸懷醫人醫心的全人照顧理念 
    ,甚且下鄉到基層去關懷弱勢族群;而海內外數千位志工,也川流不息, 
    全年無休地協助醫護人員,使病患得到溫情的照顧和支持。 
     
    對學佛的志工而言,慈院是解脫生死的修行場所。而曾幾何時,慈濟的「 
    尊重生命」行動有了愛的循環,多少人無畏地捐贈器官、大體、骨髓,使 
    許多人獲得新生。在整體的醫療服務上,受者變成施者,往生的人也真正 
    「往生」,以慧命存活人間;如看重精神醫療,則醫師的定義,又何只限 
    於有醫師執照的人而已。 
     
    我們有幸見證「人文醫療」的理想已在慈院落實,期盼更多的醫護人才投 
    入我們的工作行列,也虔誠祝福大愛領航的慈院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