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姚白芳 
     
    《心靈十境》闡述的是從發心立願做菩薩, 
    一階階向上修行, 
    一層層剝落凡夫垢染, 
    終至人格光明,自覺覺他。 
     
    古德云:「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而佛家修行也是一地一地的進階 
    ,往上昇華,終達於圓滿而抵於大覺之究竟。 
     
    《心靈十境》闡述的就是從發心立願做菩薩,一階一階的向上修行,一層 
    一層的剝落凡夫垢染,終至人格光明,自覺覺他。 
     
    何謂菩薩?是殿堂中的木刻、石雕?是騰雲駕霧的神靈、仙道?其實人人 
    皆可稱菩薩;只要是發慈悲心與樂拔苦,立大願化五濁為淨土的人,皆可 
    稱為菩薩。 
     
    而這個菩薩修行的十個次第的階位(註),證嚴上人都用非常淺白易懂的 
    口語詳述。他苦口婆心、悔人不倦,更以現實生活中之種種實例多方取譬 
    ,皆為開啟智慧,斷除煩惱、無明與困惑的心靈良藥。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萬法唯心;這十個修行的基礎階段,其實就 
    是人類內心世界的十個層次顯現,而表現於外在行為的語默動靜。也就是 
    所謂的「立人之極,見佛之因。」 
     
    十地菩薩有願有行,既有覺醒內發的動力,也有意志行動的實現,無非是 
    要在這進化而有缺憾的世界,完成社會救濟與身心淨化的兩項任務。 
     
    《心靈十境》是證嚴上人數十年來透過他自己的修證,而提攜我們向上的 
    言教。在此寥寥數言,實為野人獻曝,欲知和日煦風之暖,只有自己去沐 
    浴春風,開卷研讀。 
     
    註: 
     
    即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 
    、善慧地及法雲地等「菩薩十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