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付出大愛不能等



慈濟醫院關山分院本月十五日正式開幕,在花東公路和南橫公路交集處,
將提供交通意外事故的緊急醫療救護,也為此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遠地區,
開設一般門診、住院業務,並成為衛生署委託成立的「社區健康營造中心
」。

關山分院開始救人的這天,也是慈濟醫院玉里分院屆滿周年,慈院在東部
篳路藍縷奠基發展,非以營利為目的,而以人間菩薩的悲懷施醫施藥,關
懷的觸角不斷延伸到山海之間的各個角落。而今年七月,在中央山脈另一
邊的大林醫院也要正式開幕了!

慈院醫療網的具體成形,明年還將加入新店的台北分院,對於已升格為準
醫學中心,並獲得醫療品質 ISO9002 認證的慈濟醫院而言,這是醫療志業
深耕後,新世紀格局的開展。

醫療專業領域所需的人才、設備與管理,皆是無量的投資與精益求精的挑
戰。但是,在證嚴上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感召下,再大的承
擔,慈濟人也認為是本分,而予以全力護持。

同樣地,慈濟在地震後的中部災區,援建四十餘所中小學的「希望工程」
,從規畫設計、動工興建到完善校園的完成,其間的經緯萬端,百年大計
的重擔更甚於慈濟目前已建立的教育志業。

上人語重心長地說:「慈濟並非錢準備好了,等著學校來求援;而是因為
教育不能等,必須承擔下來。」此為下一代成長立下的誓願,刻正喚起海
內外善心人士一波波地出錢出力相隨。

機緣稍縱即逝,付出大愛不能等。被地震摧毀的校園如不立即重建,不知
有多少稚嫩青春的生命來不及長大,心靈就淪為蒼白荒蕪。

那當下的一念:救!不同於濟貧的物資給予,也不同於資訊時代所謂理性
評估的行事邏輯,而是對眾生一體的憫念:那些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我
們不救誰救?

慈濟從四大志業而走到「一步八腳印」,各項志業齊頭並行,可說皆非當
初構築藍圖才一一落實,而是源於「一念悲心」的種子,而灑出一畝畝的
福田。

回首過去,上人口中的「自不量力」,如開始有蓋醫院的構想,在今日看
來皆是把握因緣,增長無量福慧資糧的明證。濟世事業是事相,彰顯的無
非是人人本性皆具的慈悲大愛。

慈濟隊伍今日浩浩蕩蕩,也就是這分愛的相互啟發激盪形成,也是付出大
愛不能等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