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全球慈濟日」,近年來的這個日子,也是海 
      內外慈濟人歡喜團聚的時候,不管相不相識,因為共同的愛的語言和行動 
      ,而有法親的親和牽繫,相互照亮不斷綿延開展的菩薩願景。 
       
      海外志工藉此機會展示的各地活動概況,令人有目不暇給之感。不同的風 
      土民情,不同的人種和社會問題,慈濟人的著力點亦因地制宜,呈現十分 
      豐富的面貌。 
       
      然而,儘管事相殊異,助人的心念則一,那熟悉的藍天白雲身影,是觀世 
      音菩薩千手千眼的當代形象,在慈濟以因緣和合,在家庭與事業的軌道之 
      外,投入人間大愛的行旅。 
       
      這個旅程是生生世世的長,美與善的心靈風光無數,所以總給人不斷的鼓 
      舞力量,願意再深入再前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海外慈濟人辛苦繞過大半 
      個地球,也要回來分享與學習走菩薩道的心得,好增長信心與勇氣的重要 
      原因。 
       
      慈濟志工修行不為自己,因關懷他人而付出時間、金錢和心力。隨處所在 
      ,以清淨身語意助人、利益他人,當下就是佛國淨土,此可用《維摩詰經 
      》一段話來說明。 
       
      此經「佛國品第一」述及佛言:「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 
      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 
      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 
      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 
       
      這段話是釋迦牟尼佛介紹《維摩詰經》時所強調,說「眾生」就是菩薩的 
      佛土。菩薩應眾生所需,也調伏度化眾生,幫助更多人薰習佛的智慧,啟 
      發菩提善根。只有這樣繞益眾生,才有所謂佛國淨土可言。 
       
      立基於人間的佛國淨土,對照二十世紀末舉世的天災人禍頻仍,人心虛浮 
      混亂,益發顯得重要,但要推廣也並非易事。畢竟淨土不能只存在於心識 
      間,得要幫助許多人離各種苦惱,在實際人生中得樂,方有意義。 
       
      在這方面,海內外慈濟菩薩雲集的景象,給我們很大的信心轉紅塵為淨土 
      。個人有心做菩薩,可能會因各種考驗或內外條件不足而受阻,但是眾人 
      一起學做菩薩,相互切磋琢磨,為彼此打造蘊藏無盡福慧資糧的環境,提 
      供助緣成就別人,也成就了自己。 
       
      三十四年來從精舍發跡的源頭活水,至今江水百迴繞地球,此等因緣何等 
      殊勝。令人只有恭敬合十讚歎,讚歎之餘,慈濟人當以更戒慎的態度,修 
      養自己的聲色言行,讓慈濟的全方位志業運轉無礙,在有限的人生中,為 
      人類社會的未來福祉多盡心力。 
       
      證嚴上人殷殷叮嚀全球慈濟人,要包容、感恩、善解,互為菩薩道侶,的 
      確是我們在營造新世紀佛國淨土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配備。因為自 
      己也在眾生之中,就近落實淨土的理想,才能進一步推行至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