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林醫院將於下個月正式啟業,而新店醫院也於本月十日,在八千人
持鏟見證下動工。慈濟醫療服務網從偏遠的花東縱谷,延伸到人煙稠密的
嘉南平原、台北盆地,真是一段令人讚歎感念的人間菩薩道緣。
令人讚歎,是因為這一路走來,不知聚集多少人的力量與智慧,才能共築
這一幅以愛為主軸的人文醫療願景。
令人感念,是因為在可見的時間、金錢、汗水付出的背後,是無數善念的
萌芽滋長,不求個人利益,同耕與樂拔苦的菩提心田。
慈濟醫療志業的拓展,仰賴社會上許多的仁者護持,他們不一定是佛教徒
,也許也不清楚「菩薩」是何義,但他們憫念世間苦難眾生,慷慨布施的
行徑,的確活出了菩薩精神,令人感動不已!
例如,新店醫院地處新店的精華地帶,佔地一萬五千坪,能夠順利取得,
要歸功於三十一位地主的善心,「半買半相送」地讓出土地,不少人還捐
款百萬元。
又如,一對年逾八旬的老夫妻,從雲林大埤騎摩托車,兩度到大林醫院,
說要捐一輛接送病人的交通車,以幫助鄉親解決求醫的交通問題。此外,
自今年元月起招募的大林醫院新進志工,已得當地民眾的熱烈支持,突破
原先預定的三百位,而達五百位,且未因培訓課程長達半年而減少。
這些訊息皆令人倍感鼓舞,志工能「在地化」,深入草根基層,不但醫護
人員有雄厚的後盾助力,人間大愛的流長,也將成為台灣可貴的人文風景
,為商業利益掛帥的社會注入清流。
我們大多數人過的是平凡的人生,在家庭、工作或社會上扮演平凡的角色
。然而,《維摩詰所說經》告訴我們,凡夫也是能夠「隨所應為現其身」
,而成為菩薩行者。即使有煩惱,我們仍然大有機會成佛,如在此經「佛
道品」中,維摩詰問文殊師利菩薩:「何等為如來種?」文殊師利回答:
「……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煩惱泥中,乃有
眾生起佛法耳。……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
,則不能得一切智寶。」大迦葉聽了這一段話,大為讚歎說:「太好了!
」並說:
「凡夫於佛法有返復,而聲聞無也,所以者何?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
心,不斷三寶。」
今日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有這麼多人不為個人煩惱所困,服務奉獻於人群
,且因受益於佛法,而以更多的行動回報,真是菩薩「隨所應為現其身」
的現代見證。
傳承自佛法的慈濟精神,當會更深入人間不同角落,與形形色色的菩薩歡
喜相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