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於一切眾生起大悲想 |
|
|
|
成立七年的慈濟大學,今年醫學系有了第一屆畢業生,護理系四年制也是
首次有畢業生,同時投入醫療行列;我們欣喜慶賀他們學業有成,也殷殷
祝福他們發揮專業良能,撫慰救助病苦眾生。
醫療護理的養成教育不易,面對的挑戰是挽救無價的生命,醫學知識儘管
浩瀚無涯,肉體的生存維繫仍有許多奧祕難解之處。更何況,青年學子正
處最燦爛旺盛的人生階段,要在接觸脆弱、老邁、死亡的生命面相之餘,
體認自己的力量可以醫病醫心,醫得平安共享,則更屬不易。
慈濟辦教育的理想,是教學生以愛和關懷對待一切生命,對生病無助的弱
者尤須如此。以人文精神為本,課程傳授的就不只是科學理性的知識。例
如解剖實驗課中,學生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軀體,而是充滿愛,生前發願
捐出大體的菩薩行者,這些「大體老師」的無畏布施,顯示生命相繫相助
的可貴情操,學生從中學習恭敬與感恩心,明日仁醫的胸襟識見也由此獲
得滋養。
我們願意相信,在此教育環境中薰習的學生,不會附從功利社會的價值觀
,把行醫當作賺錢的傲人行業。身負許許多多陌生人交付生命的重任,醫
者比其他人有更大的福報因緣成為菩薩,如果看所有生命都同等珍貴,一
心搶救生命、拔除病人苦痛,「視病如親」地付出,這樣所贏得的敬愛豈
是如過眼雲煙的名利可以比擬。
人生的價值在於真誠地愛人與被愛。靜思堂周年慶良醫展中,陳列多位曾
經是台灣醫療拓荒者的外籍醫師影像,雖經歲月的洗滌,其留下的大愛典
範依然長存。人間的溫情與生命照拂最美,美在永遠活在人們心中,啟發
更多愛的共振,和日月一樣生生不息。
在價值混亂多元的當前社會,心懷「全人照顧」的醫療工作者可以成為化
解病患煩惱的清流力量。如能於一切眾生起大悲想,醫院則不只是頭痛醫
頭、腳痛醫腳的地方,而是幫助無數人重新找到希望,真正愛惜尊重生命
的學校,醫者和求醫者都獲得成長。
醫院照見人受種種身心苦痛纏縛的困境,學道之人當知警惕。《法華經•
安樂行品》中佛勸告放逸之人不應戲論諸法,「當於一切眾生起大悲想,
於諸如來起慈父想,於諸菩薩起大師想,於十方諸大菩薩,常應深心恭敬
禮拜,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以順法故,不多不少。」
醫師也是人,與群體相互依存。如能以慈悲平等心問診,虛懷學習付出,
則是上乘的醫者風範。其力量不是來自於白袍的權力象徵,而是愛與服務
的威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