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現平淡中的真心 |
|
|
|
現代化社會中,人們識字率高,普遍皆能閱讀。至於開卷是不是絕對有益
呢?恐怕未必見得。因為文字內容影響我們對社會人事的認知,以及為善
為惡的心念如何形成,所以關係十分重大。
《慈濟》月刊日前榮獲新聞局金鼎獎中「綜合類雜誌團體獎」的殊榮,這
是繼去年獲頒金鼎獎「優良雜誌出版推薦」後,再上一層樓,得到出版界
的肯定。
這項榮譽令我們倍受鼓舞。當今傳播媒體充斥驚世駭俗、麻辣八卦,或晦
暗衝突的字句;我們選擇平淡簡樸的報導風格,這倒不一定是因佛教團體
創辦發行的關係,而是因人間的種種美善事跡,不須虛飾,只消平鋪直敘
,就讓我們道不盡說不完。
如果月刊同仁,以及許許多多文字志工的筆耕獲得肯定,則意味著傳播的
內容更值得讚賞。如果不是十方善士撫慰幫助受苦受難的人,先有行動語
言在先,則寫作者也不可能心動,嘗試描述滾滾長情於萬一。
綜覽月刊內容報導的人物,均來自廣大社會,也並非全是佛教徒,而是俗
世生活中的芸芸眾生。他們有人之所以為人的煩惱執著,但卻能在某些生
命的當下,拋棄小我的計較,利益他人,成就大我的功德。
在災難似乎難息的台灣社會中,我們看《慈濟》月刊的報導,總感覺到來
自草根堅韌樸實的生命力,源源不絕地傾注給受傷的土地和人們。
在表面上趨於功利,人與人間充滿對立猜疑的社會關係中,我們看《慈濟
》月刊的報導,慶幸在擾攘動盪的生活中,有這麼多人共享一個心靈世界
,我們的共同語言是愛與關懷。
走過三十四個年頭,和慈濟志業同成長,月刊見證了台灣從開發中國家步
入已開發國家,人們從謀求衣食溫飽,進而追求精神性靈提升的歷史足跡
。
在慈濟志業多元發展,而且向海外延伸的今日,《慈濟》月刊扮演的已不
只是反映真實的報導者,而是溝通有情眾生的橋梁角色。其記載的證嚴上
人法語開示,更是無數人學做菩薩的過程中,仰賴的精神資糧。
上人曾說,他講的道理很淺,但也因為淺,才能普遍。其意是說,許多道
理所以普遍,是因直指人心,不論賢愚富貧皆能受用。道理毋須艱澀難懂
,同樣地,文字也毋須故弄玄虛,才能打動人心。
佛家倡導回歸自性清淨,月刊信守平實報導風格,隨喜讚歎人性美善千處
現。我們更希望讀者在素樸無華的文字中,發現平淡中的真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