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擾亂他人,遺害自己 | 
                   
                  
                     | 
                   
                  
                    | ◎撰文/善慧書苑 | 
                   
                  
                     |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十月二十六日《九月初十(五)》 
                       
                       
                      【靜思小語】 
                       
                      把心照顧好, 
                      切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造作惡業。 
                       
                       
                       
                      爭一口「氣」? 
                       
                       
                      「人人能擴大心門,沒有煩惱、雜念,社會自然就能安定。看到別人和睦 
                      ,要起隨喜心,絕對不要心意偏激,起嫉妒或是恨心,甚至挑撥離間。」 
                      上人在晨語中,再次提醒大家遇事要運用智慧、冷靜以對。 
                       
                      上人說,「好喜乖離,更相鬥訟,惱亂自他」,這種心意會造成很大的風 
                      波。有的人不只是挑撥是非,還更進一步讓人起衝突、爭鬥,如此不但破 
                      壞朋友的感情、家庭的親情,甚至造成整個社會、世界的混亂。 
                       
                      上人提起一、二十年前看到的一個實例。一位女士原本事業做得很好,兄 
                      弟姊妹間的感情也十分融洽,沒想到父親往生後,為了一塊土地,她聽從 
                      朋友的鼓動,和哥哥對簿公堂。三、四年間,再也沒踏進哥哥家一步,連 
                      一向疼愛她的親人也形同陌路。 
                       
                      官司纏訟了三、四年,她請律師花了很多錢,但是一下贏、一下又輸了; 
                      就算把原本該屬於她的要回來,扣掉之前的花費也沒剩下多少錢。但是她 
                      說:「現在騎虎難下了。朋友一直告訴我不要放棄,已經花這麼多錢了, 
                      至少也要把名下的要回來。」 
                       
                      上人問她:「要回來,對你有什麼好處?對你的朋友又有什麼好處?」 
                       
                      她說:「其實也沒有什麼,朋友是好意,只是替我抱不平。」 
                       
                      「替你抱不平之後,你這三、四年訴訟的時間,他幫了妳什麼?反而讓你 
                      們兄妹感情離間,有娘家歸不得,這個朋友說的話,妳還要繼續聽嗎?」 
                      上人勸她:「心要平靜下來,好的朋友、壞的朋友,自己要好好分析。錢 
                      是身外物,現在妳的財產欠缺那一些嗎?」 
                       
                      她回去後再來,高興地說:「我回到娘家,大哥大嫂都好高興,原來他們 
                      也很想念我。這三、四年的時間,我為什麼這麼痛苦?就是為了那一點氣 
                      ,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我想過,還是親情重要……」 
                       
                      上人以這個個案說明,其實社會之亂,就是亂在這種「好喜乖離」的形態 
                      ;「看看在九月十一日那天,美國有多少個幸福家庭瞬時破滅掉,而且人 
                      人惶惶不安,多可怕!而阿富汗的難民潮多苦!在這種殘酷的戰爭下,多 
                      少無辜的家庭破碎、無辜的生命傷亡?多少人因逃難而無家可歸?」 
                       
                      上人說,最近氣候漸漸冷了,早上起來後第一個想到就是,不知那些阿富 
                      汗難民情況如何?那些貧窮苦難的人,在冰天雪地下,要如何生活?實在 
                      讓人心痛! 
                       
                      「災禍苦難都是出自少數人的惡念,這些引起災難的人會快樂嗎?不快樂 
                      ,除了要躲避報復外,還造成整個世界不安,人民受盡苦難,對自己一點 
                      利益好處都沒有,這就是惱亂自他。」 
                       
                      上人告誡,一念心偏差,以致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增長惡業。「期 
                      待人人把心照顧好,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說話或者是心念都要好好調適 
                      ,否則不但不利他人,實際上更是遺害自己。」 
                       
                       
                       
                      上人獲頒首屆「總統文化獎」 
                       
                       
                      上人榮獲首屆「總統文化獎」之「太陽獎」,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黃輝珍 
                      祕書長特來精舍致意。 
                       
                      黃祕書長表示,慈濟在全世界熱忱奉獻,使台灣在國際社會間感到非常光 
                      榮,頒贈此獎,期使社會大眾見賢思齊,建設出光明的社會。「上人是實 
                      至名歸!」 
                       
                      上人說,全球慈濟人向來「爭志不爭氣」,不論身居何處,就是以這分「 
                      愛心」與「和氣」的力量,無所求地在僑居地付出,不僅為當地貧困人士 
                      帶來希望的明天,也蒙當地人讚許台灣是個愛心豐厚的地方。 
                       
                      「台灣本地也很需要這股『和』與『愛』的力量。」黃祕書長說,當今媒 
                      體擴大報導壞的一面,使人錯覺台灣壞事偏多;而大愛電視則還原好的一 
                      面,是媒體的典範。 
                       
                      上人特別提到,台灣的選舉也應該是民眾的教育;候選人若能各抒自己對 
                      社會的理想、抱負,而不相互指責彼此之短,則民眾將能學習到如何使社 
                      會更好的方法,這也就是一股教育的清流;而大家一團和氣,也才能位台 
                      灣招致祥瑞之氣。 
                       
                      「人性本善,大家各在崗位上盡本分,台灣就真正是美麗的寶島。」上人 
                      表示將本初衷,做好身為宗教者的本分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