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募心更護心 |
|
◎撰文/善慧書苑 |
|
〈證嚴上人納履足跡〉
◆十二月二十二日《十一月初八(六)》
【靜思小語】
捨去貪心,才能布施;
捨去瞋心,才能結好緣;
捨去癡心,才能開智慧。
「現在此時」最重要
冬至日,大陸北方舊俗是吃餛飩,取其形似雞卵,有天地混沌之象;南方
則吃湯圓,取其團圓之意。早膳後,大家享用過紅白二色湯圓,遂移往廳
堂席地而坐,聽上人談起「募心」的真義。
上人說,唯有真正去做、去投入,才能有所體會,心也才能定靜而安;至
於捐款數字不論多少,能心無掛礙、心常歡喜,才是真正無量功德;否則
,若因捐款而執著、自我膨脹起我慢心,反而污染了心地。
「勸募善款時,更重要的是帶動人投注心力做好事,使其法喜充滿,這才
算淨化了心地,也才是募心意義所在。」
有位教聯會老師分享,慈濟援建的希望工程學校不止是千年藝術品,而是
《法華經》中所言的「多寶佛塔」,可想將培養無數的未來佛。上人說:
「剎那就是永恆!」不論過去、現在、未來,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現在。
「過去佛以覺悟的佛性,開闢成佛之道來讓我們行走;但唯有現在佛才能
膚慰、陪伴眾生;也唯有秉持歡喜心,才能培養更多的未來佛。」上人說
,「現在此時」最重要,能好好把握每一個當下,就能成就無量的福德因
緣。
慈悲是福,喜捨是慧
離開台中,上人巡視彰化靜思堂各功能空間後,對當地慈濟人開示,成長
慧命在於力行「慈悲喜捨」──
「慈悲」二字是造福。能膚慰眾生苦難,帶來歡喜,就是福;結合團體力
量,救助更多人,感恩一同去付出的人,也是福。
「喜捨」二字是修慧。能捨貪,才能布施;能捨瞋,才能結好緣;能捨癡
,才能開智慧。有智慧必然勇於身體力行做到捨。
上人以南非為例,慈濟人設置職訓所輔導黑人們自力更生,進而維護他們
的飲食衛生、教育他們的生活文化,這分人文教育得以成功,是南非慈濟
人用心在黑人們的心地上遍撒愛的種子,才有今日的成果。
「照顧會員要多用心,不要像提籃子裝水,邊提邊漏。」上人強調,想要
得人心,必定要先付出愛,才能令其化感動為行動、化無形的愛心為有形
的付出。
「就如農夫只耕田卻沒下種,或有下種卻沒除草,這都不會有所收成的。
種子下田了,若沒有好好除草,很快地又會被雜草埋沒。所以,我們在人
心地上遍撒愛的種子後,還要悉心帶領其走上菩薩道;不要讓人以為捐錢
就能消災免厄,應該要帶動他去做幫助人的事。不論是金錢的捐輸或力量
的投入,若能淡化『我是付出的人』的心態,才能從付出中獲致滿心的歡
喜,涵養開闊的心量。」
上人表示,「一人一善,遠離災難」,並非指做好事就能永保平安、決無
逆境;唯有開口說話謹慎、做事考慮別人,才能減少人我是非的心靈災難
。
續抵大林慈院後,上人與林俊龍院長、簡守信副院長及數位醫師聚談,在
座者尚有隨師而來的靜思手語隊,以及正為《父母恩重難報經》譜曲的郭
孟雍。
「佛教包含了科學、哲學、美學……一切的智慧盡在其中,令人深感佛陀
確是大智慧者,是見道者、開道者、說道者,是人間的導師!」上人以此
經中佛陀禮拜枯骨的因緣,表示眾生生生世世互為父母、子女,所以我們
當視所有人皆是我父母,進而禮敬所有眾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