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島民的信
夏威夷•范濟榮 |
|
◎撰文/李委煌 |
|
 |
|
知名的夏威夷腎臟移植專科醫師,
飛往太平洋小島薩摩亞義診,
島民的溫馨回饋
讓他感受到「付出無所求」的喜悅…… |
前臨大海,後有高山,二十餘位夏威夷慈濟志工就這麼跪在佛陀、上人法
相前,進行了一場極其浪漫的皈依。范濟榮說,時值黃昏,海風輕拂,大
家心情全融入彼此的發願與共識,頓時,個個哭紅了眼……
一轉眼,當年的感動已成五年前舊事,而范濟榮領著當地志工投入慈善服
務,卻從未暫歇。
醫師工作繁忙,能兼具慈濟委員、慈誠隊員身分者比率算低,然夏威夷外
科醫師范濟榮不但是慈濟委員、慈誠隊員,更是慈濟夏威夷分會與義診中
心負責人。
在台灣完成醫學教育後,范濟榮赴紐約進修外科專科醫師訓練,再轉往費
城學習器官移植技術;六年後,在夏威夷友人力邀下留駐美國,專職腎臟
移植與一般外科手術。
由於經常接觸洗腎重症病患,范濟榮尤能感受病苦對患者的折磨;「當你
健康的時候,多做善事。」一幅證嚴上人靜思語錄,就高高掛在他的診療
辦公室,他深刻體悟到,身體健康實應好好珍惜;每當又一例腎臟移植手
術成功,他都會為病人感到萬分高興。
除了在夏威夷慈濟義診中心定點、定時值班外,范濟榮也參與國際賑災義
診。一九九八年八月,得知太平洋小島薩摩亞缺乏醫藥,他帶著五位醫師
、十多位志工搭機前往義診;內科、小兒科、婦產科加上小型外科手術,
兩天下來,共有八百多人前來就診。
他說,島民有來看病的,也有特地來當志工的;義診後,有人寫了封感恩
信函給范濟榮,讚許他們彷如當年的傳教士馬偕,將醫療、宗教之愛傳往
偏遠海外。
第一次走出夏威夷義診,島民的溫馨回饋,讓范濟榮感到「付出無所求」
的快樂;當然,每當面對醫療資源缺乏的遺憾,他也有無奈的慨嘆。
范濟榮曾在薩摩亞見到一象腿病患者,由於寄生蟲感染淋巴系統,腿竟腫
得比身軀還粗,因已有癌細胞增生現象,他評估後不得不建議截肢;當患
者黯然離去後,他曾試圖電話詢問,但已失去聯絡;身為醫師卻無法及時
幫忙,范濟榮至今仍耿耿於懷。
一九九九年七月前往菲律賓義診的經驗,規模之大、求診患者之多,令他
記憶尤其深刻。「我每天就是一直開刀、一直開刀……」他說,四位醫師
在三天內就開了近九十位甲狀腺腫大患者!許多病人拖著長年病苦遠程趕
來,他們不敢放慢速度。
一小孩生下來即眼盲並有兔脣,當范濟榮安慰他時,小孩的笑顏依舊天真
;雖兔脣能開刀,但眼盲卻無法醫治……這些病人,令他想到就心疼。
過去開刀時,范濟榮若將手伸出去,而身旁護士弄不清該遞何針剪器材時
,免不了遭他一頓責念與臉色;現在,范濟榮選擇輕鬆以對,因為參與慈
濟義診讓他體認到,自己的觀念與心情,對整個工作團隊氣氛的營造很重
要;領導慈濟志工組織,他也這樣自許。
范濟榮說,經驗中的醫學教育,並沒教導他該如何與病人做良好互動,而
他也習慣了醫「病」而非醫「病人」;「這個課程,反而是慈濟教導了我
。」性情嚴肅的范濟榮,臉上掛滿更多的笑臉,連太太蕭慈光也大呼:「
簡直變了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