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清淨柔美的手語
隨著四大志業的腳步加快,足跡向四方拓展,海內外慈濟志工平常各司其
職,到了歲末,一波波地返回心靈的故鄉團聚,人間菩薩歡喜的容顏相映
,也是人間一大美景。

今年的美景還有柔和飛揚的手語來襯托,大愛電視台連續五天的春節晚會
,皆以氣勢浩大的手語音樂劇為主軸,老少志工及不同志業體的代表擔綱
演出,是藝術表演,也是對人間美善的體會與追求。

手語劇的歌曲主題有「靜思己過」的自我策勉,也有對「憫念天下蒼生」
的慈濟情之讚頌,曲調融合傳統與現代,時而昂揚時而低沈,喚起的法喜
如泉湧,或迷或悟的警句也深深扣擊心扉,真是唱來有歌亦有淚,不論是
歡喜的淚或懺悔的淚,總是一粒菩提種子,於一年的開端在心田撒下。

最美最動人的是演出者專注虔誠的神情,融入群體的調柔身段,平常在工
作或家庭中有稜有角的分明個性,與波濤起伏的習性,此時都收攝在靜定
的心念中,百丈豪情亦繞指柔,而十指自能千變萬化,帶出無限寬闊的天
地想像。

雖然表演者未必個個手勢嫻熟,但這番情景仍然十分莊嚴,因為是以身為
法的示現,是清淨柔和的供養,供養現在佛、未來佛與自性佛。

《法華經》「德行品」讚歎佛像莊嚴時這樣形容:「能令眾生歡喜禮,虔
心表敬誠慇懃,因是自高我慢除,成就如是妙色軀。」手語的演出者令人
隨喜讚歎,觀眾亦感染了那分虔誠,如果舞台上下都能恆持那分謙恭和敬
,人人要修得如佛陀的妙色軀,就不是那麼困難的事了。

手語表演在慈濟,起初只是為了悅眾,使貧病者轉苦惱為平和,現在也成
了志工間心靈溝通,與宗教文化傳播的橋梁。從前只是少數人的表演,現
在已蔚為度眾也度自己的法筏。

傳統佛經的說法,重言語的說,如《法華經》「方便品」云:「如來能種
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而手語的「說」是一種方便
演說,以美的型態傳遞真善的生命本質。不論賢愚老少,不論生命的悲歡
離合幾多,大家皆對生命的真善美境界心生嚮往。

手語文化傳播的是清淨平等,消除社會階級的分野,人人皆從心出發,以
無染無著的流動姿態,在虛空中畫出慈悲柔美的菩薩行相。

這樣的手語文化,反映佛教入世關懷的一種創新。在言語氾濫成災,但常
常是各說各話的社會亂象背後,以無言之姿,但人人皆心領神會且情感交
融的手語,有值得發揚的現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