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的文化 | 
                   
                  
                     | 
                   
                  
                    | ◎撰文/善慧書苑 | 
                   
                  
                     | 
                   
                  
                    〈證嚴上人納履足跡〉 
                       
                       
                      ◆一月四日《十一月二十一(五)》 
                       
                       
                      【靜思小語】 
                       
                      提升人性的真善美,要從深入淺出的人文教育著手。 
                       
                       
                       
                      阿富汗今昔 
                       
                       
                      時年二十八歲,慕法心切的玄奘大師,為誠求大法、志在西遊,於唐太宗 
                      貞觀三年(西元六二九年),從長安啟程後,一路歷盡艱難;於貞觀四年 
                      越過大雪山(興都庫什山)山脈,進入梵衍那國(梵衍那國都城故址,即 
                      現今阿富汗境內的巴米揚)。 
                       
                      這段六百多里的雪山山路,是到達印度國境前,最艱苦、最危險的最後一 
                      段旅途。及至步入梵衍那國,該國國王特親率文武臣僚,恭迎於城外,當 
                      即請入宮中供養。大師在宮中住了數天,才得辭出,巡禮聖蹟。據大師所 
                      述,可知當時的梵衍那國佛教鼎盛,多建寺院與塑佛像,臣民且歡喜齋僧 
                      濟貧。 
                       
                      當美國開啟對阿富汗的戰火後,阿富汗的歷史頓時為舉世所關切,成為媒 
                      體熱衷探討的專題;尤其以上引自玄奘大師《大唐西域記》所載的「梵衍 
                      那」一段,更為人舉證歷歷,表示阿富汗也曾是佛教興盛之邦,巴米揚並 
                      且是古時新疆絲路通往西方羅馬帝國的必經要地,駱駝商隊多在此地休息 
                      ,補充必需的物品。 
                       
                      然而,「繁華靡麗,轉眼成空」,那兩尊「金色晃耀,寶飾煥爛」的立佛 
                      ,已滅於神學士政權的砲火硝煙。昔日金碧輝煌的寺宇,經過兵亂與京城 
                      異地後,變成滿目廢墟。 
                       
                      昔日唐朝玄奘大師所見「伽藍數十所,僧徒數千人」的梵衍那,成為「今 
                      日寮廓,鐘聲罕聞」的阿富汗,在天災與人禍交逼之下,造成現今數百萬 
                      難民潮。慈濟援助阿富汗難民的第二波物資發放行動,分別取道阿富汗北 
                      邊的烏茲別克與南邊的伊朗入境。兩團十多位先遣人員,今齊聚精舍會商 
                      並聽聆上人行前叮嚀。 
                       
                      上人看無辜的難民們離鄉背井,翻山越嶺,辛苦逃難的情景,實在非常不 
                      忍心;也感恩愛德華博士以及謝景貴等人,之前即赴阿富汗了解情況,「 
                      那時尚是美軍進行空中轟炸的時候,局勢如此危險,實令我日夜為他們操 
                      心。而現在又豈能放心?因為阿富汗地面仍留有許多地雷,大家此去進出 
                      千萬要小心。」 
                       
                      「救人最重要的是:自己也要平安!」上人一如慈母,提起衣食住行日常 
                      生活須小心的種種事項,祝福大家:「平平安安出門,健康快樂回來!」 
                       
                      《經典》雜誌總編輯王志宏敬呈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出版的《認識 
                      南島》童書版,表示將再出版《中國少數民族誌》。上人表示,文化工作 
                      應以「人文」為敘述重點,即「人的文化」是首要考慮,舉凡對人間有貢 
                      獻的真人實事,都可深入探討。 
                       
                      上人說,地球上除了人類,還包含動物、植物等等;生命沒有貴賤之別, 
                      但因具有破壞地球的強大力量者是「人」,若要全面關懷地球,就得從「 
                      人的文化」去著手,藉助文化教化的力量,提升人性的真善美。 
                       
                      「表現手法要『深入淺出』,既要有深度、內容,又要使人易於了解、能 
                      做得到,才能真正達到教化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