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秒不空過 |
|
◎撰文/善慧書苑 |
|
〈證嚴上人納履足跡〉
◆一月十日《十一月二十七(四)》
【靜思小語】
「把握當下」是發心,「恆持剎那」是恆心。
遠離心靈障礙
清晨時分,精舍會客室白紗窗外,陣陣清風拂來,吹著有繁瑣枝葉的林木
如揚風濤,綿綿密密地響著「沙……」之聲;至於樹葉疏落者,則「啪啦
、啪啦」似雨點擊地。大自然景致隨剎那逝去的光陰悄悄變化。
上人有感時日遽逝,該做的事尚很多,更加想要好好「經營時間」:「我
必定要爭取時間,將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所以稱今年是『分秒不空過年』
!」
慈濟即將在泰北興學辦校,上人在觀音殿與當地數位幹部座談建校事宜,
說明學校的籌畫建設不易,除了一時的發心外,更要有恆持的愛心與耐心
。「我們希望能教育出『希望種子』,所以寧可量少質優,才能全心貫注
在孩子的生活輔導上;種子優良,就有無量優良的果實。」
「泰國是佛教國家,佛教徒在佛教國家做事少有障礙,最大的障礙就是心
靈障礙。」上人表示,人圓、事圓,理才能圓,修行不是獨善其身,而是
藉由付出來修心。「跟我們不認識的人,你們都不怕辛苦,願意冒險去付
出愛;對於身邊的人,更要心包太虛,將愛灑向周遭。」
上人感嘆,凡夫心的貪、瞋、癡中,最大的罪魁是癡,也就是無明。「沒
有癡,就不會有瞋恨心,不會發脾氣、不會計較、不會有人我是非;沒有
癡,就不會有貪,因為智慧明朗,知道人生無常,既然是無常,還要貪多
少才夠呢?」
「把握當下就是發心,恆持剎那就是恆心。心中有了感動要快快發心,發
心之後必定要持之以恆。常聽捐髓者分享:『救人的感覺,真好!』的確
,人生真正的享受,是人與人之間無形的愛。」
上人期許泰國慈濟委員從自己做起,摒棄癡念,開啟智慧之門,在當地好
好建立慈濟人內在誠正信實、外在慈悲喜捨的形象。
「泰國有十八位委員,也就是十八顆種子,每顆種子種下去,好好用心照
顧就是一棵大樹,年年就有纍纍果實。」
用心寫歷史
「在電視畫面中,阿富汗乾枯的土地上寸草不生,一位爸爸蹲在地上挖草
根,因為他們現在只能靠草根維生……看了實在很心痛!」
午後,在花蓮慈院慈濟部進行志策會,上人與各志業體高階主管們再次強
調:「今日的付出,就是明日的歷史,從二○○二年開始,大家要更抓住
時間,不能浪費分秒!」
「此刻慈濟阿富汗賑災小組正在烏茲別克,準備通過友誼橋進入阿富汗。
同行的騎士橋組織愛德華博士是基督徒,我本來問他是不是留在美國過耶
誕節,等過完節再進入阿富汗?他說:『流民受災,沒有節日,也無法休
息;我們以救人為職志,不能有節日,也不能休息!』多麼感人啊!」
上人表示,近幾年來天災人禍特別多,澳洲發生十五年來最嚴重的森林大
火,慈濟人雖無法和警消在第一線滅火,但仍拿著鍋子、鏟子在第二線協
助供食;馬來西亞去年底淹水災情嚴重,慈濟人前往勘災、發放,雖然整
個人幾乎都陷在泥沼中,卻仍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設法前進災區。
「還有美國慈濟人到薩爾瓦多援助、馬來西亞慈濟人到印度賑災……分布
在全球各地的幾百萬名慈濟人,不只守在自己的國家關懷救濟,也展開跨
國的援助工作。」
上人表示,歷史是人創造出來的,人也可以改變歷史,慈濟的泰北三年扶
困計畫協助建房、輔導農業,使難胞在居所安定後,慢慢開展新生活。而
今的泰北慈濟村,已可見電視、冰箱、摩托車,有的人家甚至有小卡車,
大多數的居民都取得泰國籍,有了工作權,不再是失去國籍的孤兒。
「慈濟人志同道合,天天都在創造奇蹟、創造歷史,所以更要抓住時間和
空間,分秒都不能空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