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止於至善 |
|
◎善慧書苑 |
|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三月三日《正月二十(日)》
【靜思小語】
將生命的價值發揮到淋漓盡致,就是覺悟的人生。
大體老師與大醫王
尋常吉他此刻彈來,格外扣人心弦;豎笛委婉訴情,吹出對亡者的祝福。
薪盡火滅,油竭燈枯,大體老師們的世緣已了,又得償宿願完成大體解剖
,不論是慈大學生或是大體老師親眷,莫不深深感動,緬懷之情溢乎言表
。
在花蓮靜思堂舉行的「大體老師感恩追思典禮」,學生代表說,從入殮、
火化到入龕儀式,真實感受到家屬們以何等的體諒與期待,讓同學在大體
老師身上持刃解剖;也體會大體老師又是以何等的勇氣和決心,無私奉獻
身體供大家學習!
「大體老師有關心他的家人,日後行醫,我必得同理病人家屬的心情;大
體老師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我日後也將學習他,將生命最後的功能奉獻
給社會;大體老師不只教我們認識人體的奧祕,更教導我們坦誠待人的心
胸,與勇於承擔的志節……」
家屬們皆勉勵同學們,要立志作良醫視病如親:「母親之捨身奉獻,能換
得你們在學時用心學習,日後成為悉心呵護病人的大醫王,則母親所做的
一切都值得了。」
上人表示,唯有正確診斷出病情並對症下藥,才能減輕病人的痛苦、乃至
恢復健康。為使醫學生們得到最好的醫學教育與臨床訓練,慈濟在建院之
時大力推動器官捐贈與大體捐贈,教人體會生命的價值,在身後也能奉獻
軀體作醫療研究。
今日入殮的大體老師中有不少慈濟人,上人念及他們生前盡心盡力做慈濟
,而今陪他們走這趟人生最後的旅程,心中有難言的感恩與追思之情。「
大體老師們能將生命的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心靈境界上堪稱都是覺悟的
人了。因此,此時可用『法喜充滿』來形容我的心情。」
上人表示,一念善心起,立地是成佛的境界;一念善心起,當下是菩薩的
心。「大體老師將一念善心把握到人生最後的一刻,所奉獻的身體可救多
少人啊!大家應該安心,也應該對他們寄予無限的祝福!」
三十年,一件事
專心做一件事,一堅持就是三十多年;對花蓮許多資深委員來說,那「一
件事」就是「做慈濟」。從年少而中年而老年,他們的生平事蹟與慈濟歷
史密不可分,尤其是篳路藍縷的志業草創時期,那段極其艱辛的歲月,必
得由他們來親自講述,才能入木三分,貼切實在。
「實在」二字,正是上人要求「大愛劇場」必得做到的首要重點。上人午
後與四十多位花蓮資深委員懇談良久,希望大家將遙遠的往事細細想起,
提供大愛台編撰成劇,讓子孫永遠緬懷,這就是美的回憶;也使後人知曉
曾有慈濟菩薩在人間,這就是愛的教育。
上人表示,慈濟在花蓮肇啟,資深委員從年輕、充滿活力,到現在白髮皤
然、行動不便,能三十多年如一日終生志在慈濟,實在很不容易。
「藥師佛發十二大願,心念恆常不離要救濟娑婆世界的眾生。看看慈濟三
十多年來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力行藥師佛的大願嗎?天下眾生的苦難,
那樣不是慈濟人心念所繫,而勉力去援助的呢?但是,這分慈悲濟世的精
神與作為,一般人不易體會。」
「我們應該很安心,也要很有信心,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愛與關懷,透
過行善就能體會佛心,就能在福慧雙修的菩薩道上,見到宇宙人生奧妙的
真理。」
資深委員略述個人往事時,每每牽動著慈濟的歷史。有人提到當年如何發
現「盧丹桂」──這是慈濟首例醫療救濟個案;有人說起民國六十二年台
東娜拉颱風──這是慈濟首次大規模從事救災工作;有人言及自己坎坷的
童年──見證早年台灣社會之民情與民生;有人追憶上人甫發起建設慈院
構想,多數人均認為「不可能做到」──見證上人無錢無人卻要蓋醫院的
辛苦……
上人末後叮囑,能在有限的生命中行有意義的事,盡此一生努力以赴,不
令日月空流逝,正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這些足跡都將是「為時
代作見證,為慈濟寫歷史」的人生經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