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居上處下皆安然 | 
                   
                  
                     | 
                   
                  
                    | ◎善慧書苑 | 
                   
                  
                     |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四月八日《二月二十六(一)》 
                       
                       
                      【靜思小語】 
                       
                      慈濟之美,美在參差不齊中有平等的心,合心協力付出。 
                       
                       
                       
                      植物間的「互讓」 
                       
                       
                      這是一個閑適的清晨,屏東地區數位志工陪著上人,信步走在分會旁的空 
                      地小路上。椰風送爽,花草馨香,人情美好,走著走著,就好像走在一幅 
                      安詳的美景中。上人期勉眾人,要合心和氣,用互愛的力量去推動志業。 
                       
                      走走停停之間,上人偶見路側有一棵高大的波羅蜜,粗壯的樹幹上結有兩 
                      顆碩大的果實。看那果實著實貼近,上人遂言,是否須調整兩顆果實的空 
                      間,以免相互擠壓以致結果不佳?志工們回答,它們會自己調整,不會相 
                      互礙到。 
                       
                      「哦?」上人覺得很有意思:「植物會自己調整好空間,不會相互擠壓到 
                      ;然則,人與人之間為何不能也相互調整一下呢?」 
                       
                      再駐足瞧仔細,順著樹幹往下看,近地面處還長有兩顆果實,一大一小上 
                      下排列;而在樹頭處,也掛有大、中、小三顆,依序就位。 
                       
                      就像戶外教育似地,上人說:「位居上位的果實,會相互調好位置,表現 
                      出和氣的形態,不會彼此擠壓;至於在下位者,則有降下身段的涵養,默 
                      默長大,自成格局,不會羨慕別人處在耀眼之地。看看世間萬物,再反觀 
                      自照,無形中亦能開闊心胸,去除煩惱呢!」 
                       
                       
                       
                      惜緣、感恩、平等心 
                       
                       
                      「居上處下皆安然」的美好品德,本就是上人對弟子們永遠的期待,故隨 
                      之與老委員或幹部們座談時,上人皆言及這分深切的盼望。 
                       
                      上人從「愛灑人間」運動說起,表示自去年教委員們以「小組關懷、多組 
                      活動」落實社區志工後,全省都做得步步踏實、皆大歡喜,真是令人欣慰 
                      。「然而,我們能將愛遍灑到遠地的苦難人,對於近在身邊、與我們關係 
                      密切的人,卻無法以愛相待,這不僅是本末倒置,也是矛盾與顛倒。」 
                       
                      上人致勉同心同道同志願的法親之間,應深自體會「因緣」與「感恩」的 
                      道理,加強彼此溫暖的關懷與友善的對待。 
                       
                      以「因緣」來說,上人表示,世間何其大,能身在人道之中,已屬不易; 
                      全球總人口現有六十多億,能住在台灣更不簡單;更何況同住在屏東,且 
                      都有因緣走在慈濟菩薩道上、相互成長與陪伴從事救人的工作,彼此可說 
                      是因緣難得、殊勝的「道侶」,應惜緣惜情。 
                       
                      再就「感恩」的觀點而論,上人表示,對於受苦難的人,無論是物資的缺 
                      乏或精神的苦悶,能伸手相援解脫他們的苦難,使他們的生命有保障、精 
                      神得快樂,所用的方法就是妙法;而身體力行去付出,自己也感到非常歡 
                      喜,這就是法喜。這分法喜充滿的感受,並非一人獨力能辦得到,必定是 
                      很多人共同的成就,所以也應感恩每一個共事的人。 
                       
                      「當我們一心要去救人時,有時須不顧危險地勇往直前;對於那些和你一 
                      起拚命去做的人,難道不必感恩他們嗎?」 
                       
                      上人強調,慈濟之美在於「參差不齊」中有平等的心;大家雖然來自不同 
                      的生活背景,有不同的學識與職業階層,但在團體中人人平等,也無地位 
                      高下的差別。大家應以這分平等以待的精神,去做無所求付出的事,才能 
                      在救人的同時,並能維繫團隊的和諧氣氛。 
                       
                      「敬老尊賢!」上人表示年少者不要自以為能幹,就不尊敬長輩;唯有縮 
                      小自己,虛懷若谷,才能人見人愛。「少年人應感恩老人在前鋪路,老人 
                      則須感恩少年人後繼為之。彼此感恩成就美事,這才是人生的意義與幸福 
                      所在。」 
                       
                      上人千交代、萬叮嚀,莫不就是希望大家都能照顧好自己的心,先對菩薩 
                      道上的法親付出愛,然後由近及遠去遍灑愛心,如此才能全面做到「愛灑 
                      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