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觀於寂滅而不永滅 | 
                   
                  
                     | 
                   
                  
                     | 
                   
                  
                     | 
                   
                  
                    本月初,慈濟人上了一連串深刻的生死課。十天之內,菩薩道上失去了四 
                      位可敬的道侶,他們有的已屆八、九十的高齡,有的則正值壯年,全已護 
                      持投入慈濟世界長達十幾二十年,也都在往生後捐出大體給慈濟大學做解 
                      剖實習。 
                       
                      四位菩薩盡形壽,生命跡象停止後,選擇飛奔花蓮作為最終歸宿。精舍常 
                      住師父和許多慈濟志工恭敬念佛迎接,陪走最後一程。蒼穹群樹無言,但 
                      彷彿又說不盡菩薩行誼的沓來復去。 
                       
                      人間最是傷別離,何況是慈藹慷慨的長者,何況是勇猛精進的護法金剛, 
                      他們廣結善緣的音容身影在在令人追思感懷。法親不落人間恩怨,共有為 
                      多難世間付出的心念,所以道侶之情深重,分離總有不捨。 
                       
                      另一方面,四位菩薩用他們的身體行動所寫的慈濟史,恰好也都具有某些 
                      關鍵性的指標意義,令人深深體會到慈濟這一大方福田是經多少人辛勤耕 
                      耘,而興起無限的感恩心。 
                       
                      寶珠師姑九十歲,進入慈濟時已六十八歲,且有心臟病,她不但看淡生死 
                      ,不開刀省下錢捐給慈濟,也不在家安享天年,而坐公車去收善款,二十 
                      多年來皆如此;她的哲學是「做一天,賺一天」,的確也賺給後輩珍貴的 
                      生命智慧。 
                       
                      慈濟人尊稱「李爺爺」的李宗吉居士,是船運界知名企業家,早年白手起 
                      家,事業有成後不斷回饋社會,不只布施財力,更不辭辛勞參與慈濟各大 
                      志業,他謙沖寬厚,不辭自身勞苦的長者風範,一直是許多慈濟人敬愛效 
                      法的精神標竿。 
                       
                      陳燦暉教授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民國六十七年就因其太太的引介認識證嚴 
                      上人,在上人決定蓋慈濟醫院時,捐出一筆黃金,成為慈院第一筆建設基 
                      金。爾後繼續以包容的心胸,行動支持慈濟活動,包括提供其開發的專利 
                      商品義賣,輔導醫學院學生等。 
                       
                      張順得居士任慈濟北區慈誠隊副大隊長多年,籌畫帶領無數次急難救助的 
                      活動,希望工程的建設鋪連鎖磚的行列中,也常看到他忙碌專注地投入。 
                      他為人誠懇踏實,是凝聚許多男眾志工力量的重要橋梁;這一生雖嫌短些 
                      ,但如上人所言,卻活得很精要,令人感念不已。 
                       
                      菩薩遊走人間,不求自身名利福壽,如《維摩詰所說經.菩薩行品》中有 
                      言:「以大乘教成菩薩僧。心無放逸不失眾善。行如此法。是名菩薩不盡 
                      有為。何謂菩薩不住無為。謂修學空不以空為證……觀於無常而不厭善本 
                      。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觀於寂滅而不永滅。」 
                       
                      四位菩薩不空談,以身行善,深入眾生苦難,坦然面對生死,以「無我」 
                      的信念捐贈遺體,表面上看是寂滅了,而其精神長存人間。法本無生滅, 
                      菩薩因緣應化,來去亦是自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