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感心 | 
                   
                  
                     | 
                   
                  
                     | 
                   
                  
                     | 
                   
                  
                    每年到了歲末,總讓人感到時間的無情流逝,一年一年這樣地過去,令人 
                      興起「吾生也有涯」的警惕。表面上看,人好像受制於時間,在世事中浮 
                      沈也未必全然如意,然而,真正的主宰是我們的心念,我們如何看待人事 
                      物?人用這顆心到底用到什麼地步呢? 
                       
                      在現代高度文明的社會,科技與資訊的流通給我們許多便利,但因為社會 
                      分工趨細,人的角色也趨於分裂僵化。例如一個人可能在「職業我」和「 
                      家庭我」的不同位置間疲於奔命,人際之間的相處囿於成見或習性,難以 
                      變通改善,「個人我」在情緒和慾望的交攻下,必然產生許多煩惱。 
                       
                      這樣的人心當然不是本來面目,否則就無「覺悟」可言了。覺悟是看到自 
                      己心的迷失和苦楚,願意謙虛改過,願意順服於「德」的指引,在言行上 
                      修養調伏自己。 
                       
                      這種改變的關鍵力量,常來自於對已有所覺悟者作為的「感心」,感動於 
                      其中顯現的人性的希望與美好,自身潛在的良善本性也被喚起,在行動上 
                      跟隨相應。 
                       
                      這樣的感心是人心的交感共振,生命在剎那間看到了全局依歸。 
                       
                      慈濟世界處處洋溢著人心的交感共振,此心包括柔軟心、慈悲心、勇猛心 
                      、歡喜心和感恩心。不忍眾生苦難,所以再偏遠的地方,或者烽火邊緣的 
                      危險地帶,都去予以民生物資的救援。語言文化是否共通不是問題,無情 
                      荒地有情天的膚慰,帶來明日生之勇氣與力量。 
                       
                      又如慈濟骨髓資料庫已累積二十三萬八千餘筆的志願捐髓者資料,完成五 
                      百零六例移植。志工不計時間心力地宣導,鍥而不捨地遊說能捐者在最後 
                      關頭付諸行動,儘管移植後未必百分百地獲得痊癒,但此事不能以成功率 
                      計,因病人要的無非是希望。無數人共同為這希望做出最大努力,所以「 
                      感心」。 
                       
                      另外,全省有三萬多名志工投入環保,以去年而言,光是紙類就回收了約 
                      八千三百萬公斤。許多「草根菩薩」以原鄉的惜物情懷,辛勤回收資源, 
                      他們經常彎曲的身影、變形長繭的手腳,看了令人震撼不已;小人物的委 
                      身大地,做的是今後世世代代更需要的心靈深耕的工作,所以「感心」。 
                       
                      這些例子真是不勝枚舉,因為每日所見幾乎都是令人「感心」的動人故事 
                      ,所以慈濟人做得再辛苦,也說幸福。互道「感恩」,而不只言語禮貌上 
                      說「謝謝」,是因打心底湧出無盡的謝意,「感恩」不是兩個字皆有「心 
                      」嗎?說「感恩」也是自我祝福,祝福從以前小我的心跨出去,和他人的 
                      心交感,以愛和諧共振。 
                       
                      慈濟的歲末毋須「感懷」,而要更加用心,以連綿更多的「感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