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守住愛的本分 | 
                   
                  
                     | 
                   
                  
                    ◎釋德  | 
                   
                  
                     | 
                   
                  
                    ◆十二月二日《十月二十八(一)》 
                       
                       
                      【靜思小語】 
                       
                      世界之亂,亂在人心盲目,沒有準確地走在該走的道路上; 
                      希望世界更美好,需要人人彼此引導,走入明朗的覺悟道路。 
                       
                       
                       
                      「活著」的時刻最重要 
                       
                      二十八位印尼慈濟人於前天抵台,展開為期三天的慈濟志業參訪行程。今 
                      日,上人於志工早會後與眾人談話。 
                       
                      一位志工提出臨終關懷議題。上人表示:「有些人信仰很虔誠,日常也很 
                      認真念佛,但臨命終時,心中卻很恐懼,也很掙扎。要如何才能做到臨命 
                      終時,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上人強調:「最好的方 
                      法就是歡喜付出,也就是捨。」 
                       
                      「中國人常說,生死事大,但是我比較注重生與死之間:『活著』的這段 
                      時期。若生時,能知道生命的目標並做好本分事,當生命最後一刻來臨時 
                      ,便不會害怕驚慌。就如許多慈濟人在健康時用心付出,到了人生最後仍 
                      捐出大體,貢獻醫學教育;他們在臨命終時都很平靜、很灑脫、很輕安自 
                      在。」 
                       
                      一位志工請示上人:「應該如何做,才能創造更好的世界?」 
                       
                      上人慈示,世界之亂,亂在人心盲目,沒有準確地走在人生該走的路上; 
                      希望世界更美好,需要人人彼此引導,走入明朗的覺悟道路。慈濟人守住 
                      愛的本分,盡本分去付出而無所求,並且希望號召更多人一起投入。 
                       
                      「很多國家都面臨貧富懸殊的問題,並因此產生動盪。為了讓社會安定, 
                      要用愛來淨化及感化──讓富有的人願意盡己所能去扶助窮困的人,使之 
                      能夠自立,這樣才能消弭貧富間的對立,取而代之的是愛與感恩,也就是 
                      善的循環。」 
                       
                      上人殷切期盼印尼慈濟人能透過教富濟貧工作,讓富有財富的人願意發揮 
                      愛心,濟助貧苦之人,如此人與人之間才能和平共處,社會才能安定。」 
                       
                       
                       
                      社會愈亂,愈要有教育使命 
                       
                       
                      一百七十二位來台尋根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教聯會老師,向上人報告在當 
                      地推動靜思語教學之心得。 
                       
                      馬來西亞課業輔導教師張小玲三年前在一次書展中接觸慈濟,讓她感到極 
                      大的震撼:「原來在我的生活圈子外面,還有這麼大的一片天空!世界的 
                      其他角落發生了這麼多事情,我卻還在睡夢中,一點也沒有察覺。」 
                       
                      她表示,一直以來,她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和老師都充滿壓力,她自己也很 
                      苦惱;直到接觸《靜思語》之後,觀念改變,才從痛苦中掙脫出來。靜思 
                      語教學給了師生們一個教與學的春天──不但老師能夠快樂教學,學生也 
                      能快樂地學習。 
                       
                      「『靜』,就是安靜,是很美的境界;『思』,就是好好思考人生的正確 
                      方向。心靜,才能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上人表示,教育是家庭與社會 
                      未來的希望,要扭轉社會風氣成為善良光明,必定要透過教育改變人心。 
                      因此,「大環境的風氣愈不好,教育工作者愈要多費力、多用心。」 
                       
                      上人期許老師們,有心就不困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靜思語教學不 
                      是傳教,而是生活教育,期待大家拋掉成見,人多、力大、還要共同一心 
                      ,真正為愛的教育,努力向前行。」 
                       
                       
                       
                      與世界管理大師對談 
                       
                      向晚時分,英國管理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教授伉儷來訪。 
                      韓第教授是世界級經濟學者與社會哲學家,曾先後獲英國四所大學頒發榮 
                      譽博士學位,被尊為英國國寶,也是歐洲最知名的管理大師。 
                       
                      韓第教授此行希望了解慈濟理念、中心思想,以及成立以來對台灣社會、 
                      文化、教育等層面的影響。 
                       
                      他請教上人:「慈濟在全世界做了很多事情、創造很多奇蹟;對我而言, 
                      法師能夠鼓舞這麼多人付出心力、愛心與金錢,是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您一定是觸動了很多人的心,才會讓別人願意發心捐款。」 
                       
                      「我常說感恩,因為很多人都是出於自心的愛,為慈濟無私奉獻。像此刻 
                      精舍新講堂有一群來自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老師們,他們為了讓孩子擁有 
                      更好的學習方式,齊聚一堂分享靜思語教學。慈濟的教育理念講究真誠, 
                      期待老師能將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般去疼惜,在真心的互動下,開啟孩子 
                      善良的心。」 
                       
                      韓第教授語重心長地表示:「我很擔心,資本主義讓人們對於做任何事都 
                      產生無力感——只求顧好自己,其他的便全讓政府去做。請問該如何讓人 
                      增加自己的價值感?」 
                       
                      對此,上人說,每個人心中都有愛,只要將事情做對,號召大家一起投入 
                      ,力量就會變大。 
                       
                      上人以今早來訪的印尼企業家為例:「他們有的人是基督教、天主教甚至 
                      是回教徒,卻在當地推動慈濟精神;他們以前只想著如何增加財富,現在 
                      因為參與慈濟紅溪河的整頓工作,他們看到印尼的希望,也看到自己人生 
                      亮麗的希望,並從中找到了生命的價值,也因為他們的加入,讓善的力量 
                      增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