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路精進 |
|
◎釋德 |
|
◆三月五日《二月初三(三)》
【靜思小語】
「精」是不雜,「進」是不退。
行在菩薩道上,能夠心不迷惑、意不退轉,就是智慧。
環境教育
志工早會結束,上人一行告別大林慈院,驅車往赴彰化。
來到彰化靜思堂,上人與志工幹部座談表示,靜思堂是慈濟人的精神堡壘
,若要將大愛精神由點擴充為面,必須落實社區,從家庭到左鄰右舍、每
一鄰里開始,由長而幼向下扎根,洗滌人人的心靈。
上人舉例,一位小女孩跟著大人在靜思堂擔任「福田志工」,每次用心擦
完地板,都會趴在地上仔細檢查,若看到地板上沾有心燈滴下而凝固的蠟
油,就用手慢慢摳除……「小女孩與大家在此工作,學會了『做事要用心
』,可見教育並不限於學校,隨處都是道場。」
環境教育的形成,來自人與人之間良好的互動。上人表示:「身處在好的
環境中,自然能改變自己;彼此之間若能相互禮讓,讓整個環境洋溢著平
和、溫馨的氣氛,孩子們身處在這個道場中,自然會受到薰習,變得乖巧
、用心。」
上人期許靜思堂不光作為慈濟志工共修的場地,更要作為社區民眾進修推
廣教育的教室。「感恩大家將這個菩薩道場照顧得很好,並期盼落實社區
;社會上好人多了,才能真正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難的目
標。」
一分愛就是一分福
午後,上人與眾人座談時說道:「一分愛就是一分福;一切的福與德都是
由時間累積而得,要用心造福,天天付出。」
上人表示,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壽命長短,而在於生命的寬度和厚度。「什
麼是生命的寬度?就是在顧及自己和家庭之外,還能號召更多人一同為社
會、人群付出。」
「能做就是福,慈濟志工經常利用假日到偏遠地區義診,或是幫獨居老人
整修屋子;付出之後,不但能拓展自己的心胸,也能在心中留下美善的記
憶,這就是生命的厚度。」
「要社會祥和,就要讓心淨化,不要讓心迷惑了,這叫作『修心』。」上
人期許人人能清淨自己的心靈,並且走入人群做助人的工作。不只利益自
己,同時還要利益他人;不只自己知道道理,還要讓人人都能了解道理,
教大家修好這一念心。
近晚抵台中分會,今日適逢每週三慈誠共修日,上人於會中讚歎慈誠志工
的精進,表示「精」是不雜,「進」是不退;很多精進的人不一定有錢、
有知識,但他們有智慧、有愛心,能以慈悲心為人群付出。
「行在菩薩道上,能夠永不退轉就是智慧。大家用心、用愛護持慈濟,但
願這一分精進的心永不停退,能夠如此就是福慧雙修。」 |
|